小米品牌售後:失望和迷惑的綜合體

僅僅一天內, 浅羽就對小米的售後刮目相看。

過年的時候,手殘把 MIX3 摔黑屏了。寄回小米維修,第一次的時候用了一週才簽收,緊接着告訴浅羽:天津沒復工,要轉寄到成都維修。好吧,轉寄就轉寄吧,反正是免費的。結果到了成都,對方告訴浅羽要付費維修,而且沒有物料需要等,等多久不知道。那怎麼辦,那退回吧,還好也不用自己出運費。

第二次的時候又把 MIX3 寄修了,還是去天津,這次倒是只給浅羽報了價。然後支付完成(期間網頁支付還失敗,逼着浅羽安裝了小米商城)後過了兩天再次告訴浅羽沒物料,需要等 60 個工作日。算了,反正也是用不了,就放着等修吧。

第二次寄修倒是沒有真的等太久。浅羽按要求寄回了全套的包裝,小米也用同一個箱子把維修完成的包裹郵寄了回來。但浅羽拆包的時候發現,包裝全都被損壞了!雖然盒子看起來還是那個盒子,但本身是天地蓋的結構,現在側面竟然被切了兩刀,而中間的小米簽名墊片也被撕掉了一片

如此人爲的破壞痕跡

這位工程師是不太清醒,一時不會開自家產品的包裝盒嗎?還是浅羽忘記寄回如何打開外盒的說明書了?而且即使知道姓名和工號,還投訴無門。當然投訴也沒有什麼用,小米可能會覺得包裝盒不是浅羽已經購買的財產罷


前段時間的小米安心保障月,有一個 49 元換電池活動。恰巧浅羽手裏有一臺小米 6,就註冊了活動。官網的流程是自助註冊活動後等待售後中心聯繫,苦等兩天沒有下文,結果隔天晚上做完飯,發現手機上有一通本地手機來電,約六點四十時來電未接,但回撥不通。第二天打回去,對方說明是小米售後中心,浅羽就開始迷惑了:一個大企業的售後中心對外聯繫竟然使用手機?浅羽詢問了優惠更換電池的活動,結果對方表示因爲聯繫浅羽未接電話,活動已經結束了。同時還爭辯道,小米售後的工作時間是上午九點半至下午六點半,他是在工作時間內給浅羽撥打的電話,不可能加班。可是就算小米全天無休,一般人也不會時時刻刻守着電話吧?更何況哪有撥打一次未接就是聯繫不上的道理


小米售後的問題,就浅羽已經遇到的問題,已經不少了:

  • 售後工作時間安排沒有及時溝通;
  • 物料庫存情況沒有提前溝通;
  • 維修中心沒有統一外呼座機號碼;
  • 客服人員過於強調將責任推給客戶而非解決問題;

……

一天之內被不同地區的小米售後氣到兩次,這表現和山寨品牌是無異了。原本以爲以小米多年的經營,網路上遇到的售後問題還不在多數,結果卻大失所望。售後本就是面對客戶的行業,即便是該維修的都維修好了,把相關的細節也做好不是很正常的要求嗎?


後續:小米品牌售後:(後續)一套有瑕疵的包裝盒

Comments

在〈小米品牌售後:失望和迷惑的綜合體〉中有 15 則留言

  1. 「Yan」的個人頭像

    那么便宜的手机还要售后……
    话说你可能是没试过苹果的售后……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1. MIX3 至少對於淺羽來說不算是「便宜的手機」的範疇;
      2. 無論手機的售價如何,售後服務都是廠商承諾的,包含在售價內;
      3. 同時包裝盒的價格也包含在售價內,並且是商品的一部分;
      4. 付費維修服務本身也產生了新的購買行爲;
      5. 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維修和支持服務,都不應損壞客戶的財物。

      所以第一句話淺羽是極不贊同的。對於這篇日誌提到的一些問題,淺羽已經向小米售後部門電話投訴,售後和寄修中心也已經給出一些反饋和解決方案。後續淺羽也會發表跟進日誌。

      淺羽以前倒是 Apple 用家,但很好運,所有的 Apple 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都沒有出現過特別的問題。不過就香港 Apple Store 的 Genius Bar 的情況來說,服務態度的體驗還是蠻不錯的;同 SONY、Nikon 等品牌相比,流程規範性會更好一些。

  2. 「恶魔菌.」的個人頭像

    呀~换板子了呢!话说小米我没怎么用,除了他家的耳机
    对了,日常用的水笔也有一部分是小米的。超大容量的墨水我还蛮喜欢的,然后简约外观。就是不能换笔芯,有点浪费
    但是这个售后是真的迷啊(耳机和笔是朋友送的还算可以没联系过售后😶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小米的耳機感覺也不怎麼樣。宣傳的 Hi-Fi 自然是談不上了,單純說爲了聽個響吧出來的聲音又不好聽。百元左右的其他國產耳機從平頭、入耳甚至到頭戴都一應俱全,如果不是爲了 TWS 或者降噪等附加功能的話都可以嘗試一下。

      小米「巨能寫」聽說還挺好用而且特別好賣,上架就要搶才能有的那種好賣。不過淺羽更喜歡 MUJI 的外觀,幾乎桌面文具都是 MUJI 的,所以就不摻和屯貨了。話說筆的話算消耗品吧,正常就算出問題了也不會聯繫售後的吧😂

      1. 「恶魔菌.」的個人頭像

        是啊,耳机确实没有很好。但是因为是朋友送的,而且之前用过的华为的刚好坏了就将就一下。主要还是因为懒不想购进新的哈哈哈
        巨能写好卖大概是价格相对实惠的缘故。我算是相对随遇而安(?)的类型,ZEBRA、PILOT、MUJI等等都有,每个牌子的数量都差不多,自己觉得哪种喜欢就用哪种,没太在意品牌。笔的确是消耗品,而且我不是说因为笔联系售后,我是说因为没有过多使用他家产品就没出什么问题,所以没有联系过售后;小米的其他产品我也没使用过。就算笔出了问题(很大的那种问题,比如质量不好之类的),那也不是售后应负的责任吧,那应该是卖家或快递员负的责任啊(很有可能卖家出的是山寨或快递员运东西摔坏了啊)。我骨子里还是相信这些大厂里出来的会更优质🙂🙂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一兩件出問題,怪廠牌、經銷商、物流或者運氣都可以。如果是普遍性地出問題,那必定是廠牌的責任沒跑。

          大廠理應帶來穩定(但非必然優秀)的品質,而當極端情況發生的時候就必須擔負起售後服務的責任。這責任不僅包括提供退換貨的處理,同時還有主動發現和告知缺陷、安排合理服務流程等等其他很多內容,會涉及到包括市場、供應等等其他的部門。從任何渠道出貨的商品,廠牌貨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哪怕是遇到不良經銷商、暴力快遞等等,一直程度上廠牌本身也應該予以管制,或者至少爲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售後問題提供方便、合理的解決方案。舉例說如果賣家出的是山寨,那麼如何證明呢?應該有簡單的防僞方式;快遞摔壞東西,那麼到底找廠牌索賠還是找賣家處理,應該有個規定。比如如果泡麪遇到漏包了,是區域代理商處理,這是大部分廠牌的明確規定和流程。

          淺羽相信的是大廠出品的穩定性,以及在遇到普遍情況以外的問題時可以獲得的妥善處理。超出商品本身的一系列服務是廠牌與個人手工業者的巨大區別。

          1. 「恶魔菌.」的個人頭像

            嗯~很有道理。但我估计是运气,基本没遇到不良商家😅

          2. 「恶魔菌.」的個人頭像

            除非真的是大厂出品的稳定性,那就应该找售后。(不过网购过的我们应该都很明白产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吧,好像也没必要在这里分类讨论吧哈哈哈)
            就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3.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恰恰是因爲網拍成爲習慣,可能很多人有問題都直接找經銷商了。但淺羽最近意識到其實有的時候找原廠售後是更快更好的解決方式,但有些廠家有意無意間在把責任推卸給經銷商甚至客戶,這樣就很不好了。

  3. 「毛线团」的個人頭像
    毛线团

    嘛…内地起家的公司都是野蛮生长:为了省成本,为了市场,可以什么方式都用。
    当然,提前说明,这个评论只是给出一个“为什么售后会这么糟糕”的解释(且不一定完全真实),无意辩解。想提供一个看待整个情况的视角

    早期的工业产业都是苏联支援的,而且搞得是计划经济,所以工人都是抱着铁饭碗的心态。
    当市场不景气,国企倒闭,同时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的时候,以往那种“进了工厂就一成不变”的情况没有了,所以工人会格外看中工资待遇,毕竟生活质量与工资直接挂钩,而且拿了这个月的,指不定老板下个月就把我开了(人口众多带来的劳工市场上工人是被挑选的)
    企业往往在设备&工资上是大头,所以只要有市场就直接去卖,品质也不怎么去管,只要足够便宜就有人买(顾客的菜市场心态:买最便宜的菜)。所以早期的电子行业极差(各种当场能用回家直接坏的情况)
    后来相关工艺整合,产业链形成之后,工厂为了保证出货量,开始反过来要求自身:通过良好的品质,在经销商处建立自己的信誉。这样整个行业才逐渐的建立起来。
    所以“售后”这种,是在建立品牌时才需要的概念,是近15年乃至近10年才出现的。所以不少的商家最开始就是直接换:多久之内直接更换。后来虽然也有照猫画虎的搞过售后,但也只是在当地找个有技能的人,随便租个门面房然后贴个牌子这样:修不修的好全看当地那个人的能力。
    小米在内地主打的就是便宜:小米9之前例代推出时的价格都小于3000rmb(应该没记错?)在同时代的iphone都已经5000+往6000+跑了。而且在深圳华强北这种地方…甚至有200换屏的方案(对比苹果的碎屏一律1000+,大修2000+起步)。所以如果是内地的用户,使用体验应该相当不错?
    如果你期待不错性能的手机+一定的性价比+较为良好的售后,你可以考虑华为。不过华为是做通讯器材起家的,所以相关的产品生态会让你失望(至少不像小米那么齐全)。oppo,vivo这些,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在内地的口碑也还行,也可以考虑。
    第一条评论大概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思想。也许你觉得“标准的流程,精准的分析,高效的行动”应该是标配。但这些其实是“品牌”这一概念所需要的。而内地,通常只谈产品,不谈品牌(毕竟新中国也才成立70年,而不是像美国一样200年。长周期的朝代里大概也有老字号的说法?)
    再次提醒:这只是一个基于我个人见闻而产生的“解释模型”,内容不一定正确,只是想说说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關於手機推介部分:

      • 浅羽不喜歡華爲的外觀,系統難用;
      • OPPO 及 VIVO 都是 BBK,系統難用,外觀還勉強,但是中高端 CP 值不太行;
      • 同樣是 BBK 的一加,各方面其實也都還好,外觀偏考慮男性用家;
      • 還有一家小而美的魅族,光試用感覺倒是還行。

      實際考慮到可灌系統的開放性,內地廠牌幾乎已經沒有其他可選。主要這兩年還流行異形螢幕,一條「不長耳不挖孔」就否決了很多手機;加之外觀設計上拒絕「炫光」,所以浅羽還一直留用小米 MIX 3。另外 MIX 3 的螢幕決不是什麼「200 換屏」就能解決的,按照官方一口價報價需要超過 800 CNY。

      關於「只談產品、不談品牌」:浅羽在任何時候都贊同談產品,哪怕是品牌建立起來了,還是要靠優質的產品繼續維護口碑。但是有了好的產品卻沒有相應匹配的售後服務,與其說是沒有建立起「品牌」的概念,倒不如說是「管生不管養」。尤其在手機、電腦等 3C 被廠商視爲快消品的當下,可能很多消費者自己都接受了「壞了就應該換新」的設定,相當想得開。

      題外話:新中國也有相當多的「老字號」,包括但不限於「狗不理」「王老吉」……

      1. 「毛线团」的個人頭像
        毛线团

        >手机
        个人不是特别有研究所以不发表评论啦。个性化似乎是近几年才成为一个追求的目标(也只是年轻人当中),而小众所带来的高成本往往会在各种营销中被放大。我又是一个特别追求“在性能达到预期和性价比之间均衡”的一个人,所以也就不多言啦。

        >品牌和产品
        与其说是“管生不管养”,不如说是市场带来的结果?华强北的摊点一天能收到上百台手机,其中大部分都是耳机/屏幕/电池(当然是各种品牌各种型号),而一个公司自己要搭建自己的维修团队,毕竟还是有点难的说(当然你要是像苹果一样机子那么贵,软件还各种要“苹果税”,那大概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差就是差,所以你要是觉得售后不好,可以考虑找内地的朋友跑去华强北修一下?小毛病的话是真的便宜

        >老字号
        食品的配方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收学徒学会了就成),运营也只需要专门的CEO(指掌柜)。而其他的例如药品,消耗品这些也因为特定的需求培养起受众之间的口碑。但是像重工业这些都是1953年才接触到,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都已经1978年了(更别提当中的国企改革,失业潮这些…)。所以像手机这种,逐步更新换代,从奢侈品,转变成日用品,再成为现在这种必需品。这整个产品变化周期对于国人来说真的是完全陌生的。
        以下几行来自突然联想到的吐槽,内容关于国防建设等,不喜欢的话请跳过
        ——————————————————————————————————————————-
        说到这里就想插一句…当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市场换技术”各种思想让各种项目下马。运十就是当时被忽悠瘸了,然后后面20年-30年间,民航客机,大型运输机,飞机发动机全部受制于人…要不是现在C919还没成熟,真的可以反手拿波音跟美国要挟了。
        ——————————————————————————————————————————–
        总之:内地的产品还是“围绕产品做生意”的思想,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对有XX需求的人不好”,“XX方面就是不如XX家的”的情况。

        只是毕竟市场全球化的时候我们才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都没玩转,化工,电子这些行业也都只是刚起步,跟别提跨国贸易这些。所以不少内地人会有“做不好是应该的”这种心态(当然这种心态正确与否你自己判断)。我们清楚封建统治让我们错过了多少,我们现在各个方面都在补课,所以我们也很清楚:只要有在不断的变好,只要市场在不断地变得更良好,整个服务体系在完善,新的创意,理论,方法能够被采纳。那我们就应该去接纳。
        也许你会觉得我说的有点:没有道理,前后不搭。只是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解体之后,俄罗斯低头认输,整个工业体系,军工,市场,科技被搞得七零八落后,美国依旧不放过它。所以从那时就注定了中国不可能低头,也就有了上面这些思想。

        感觉夹杂了好多个人的理解和思想…希望不会破坏你的好心情…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很可惜浅羽大概是真的把螢幕弄壞了,加上 MIX 3 的滑蓋結構比較特殊,所以最後給到的解決方案是顯示加觸摸全換,是真正意義上的換了「半支手機」。浅羽看了一下馬雲家的相關零件價格需要 CNY 300,但好像沒有辦法保證是三星原廠,加上之前認為送回原廠維修的體驗會比較好,所以最後做出的決定是付費原廠維修。事實證明其實小米的售後服務並不差,但維修中心(維修工廠)的表現真的有驚到浅羽。

          一些廠牌(比如小米,可藉由 MIUI 不斷提供改進的體驗)可能確實有「圍繞產品做生意」的意思。但更普遍的情況可能還是「賺錢才是做生意」;也不是不重視品牌的概念,但往往只品牌來做售前和售中宣傳,買前比上、買後比下(售出前突出優勢貶低其他廠牌;售出後用其他廠牌也有類似問題的藉口來掩飾自己的不足)的情況也很多。非常可惜的是,浅羽認為現在的市場經歷過競爭和洗牌後,由於格局趨向穩定,雖然看起來各個廠牌還在混戰,但作為消費者的浅羽僅僅是獲得了價格更加低廉的產品,卻並沒有得到服務方便的不斷進步的體驗(尚且還不論在追求低價和市場的過程中做出的各種犧牲)。

          最後,浅羽喜歡有個人想法的詳實評論。浅羽更多的人有自己的觀點並且發表出來,與所處的環境做互動,而不是毫無思考地被市場和廠家牽著走。

  4. 「青椒肉丝」的個人頭像
    青椒肉丝

    我唯一一次不快的经历。解锁过的小米,过了半年重新解锁,发现要等一个星期。拿去售后提供了发票证件啥的。工程师也只是跟用户一样重新尝试解锁,还是失败,并且惩罚加时变成要等一个月。
    正如博主所说。我选择小米原因之一是系统。小米大概每隔一年半年就会开源其热门手机的内核。也许是为了在外国促销,又或许是为了拉拢这些爱好者。lineage pixel experience等aosp小组神速跟进,几天内就可以在xda看到成品了,社区开发者的热情这一点,就算是我这种无能没贡献过的伸手党也觉得十分感动(逃
    还有个原因是价格。因为价格而妥协。我曾经是伪索粉(笑)。但是贫瘠的收入无法再负担起动辄五六千的旗舰。就连三千左右的一加也考虑不起。现在用的是红米note7。虽然妥协了很多,但我并未觉得有啥委屈。反而用了一年还蛮开心的。因为便宜,也不担心磨损外观,电池也耐用,性能也还凑合,刷成aosp系统也很干净。有种daily driver的感觉,夫复何求。当然我还是后悔没选更好一点的poco,或者k20 pro 。现在k20停产了,跳过k30,我下一部手机应该也还是小米吧。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工程师也只是跟用户一样重新尝试解锁,还是失败,……

      售後很有可能只是外包的,所以也沒什麼權限可言……

      小米大概每隔一年半年就会开源其热门手机的内核。也许是为了在外国促销,又或许是为了拉拢这些爱好者。

      GPL 協議限制,小米即使不開放原始碼也必須讓終端用家看到原始碼,否則違反了協議。雖然違反也沒有什麼太有效的手段制裁它,不過背個罵名總是不好的。

      我曾经是伪索粉(笑)。

      我的主力手機也是 Xperia 旗艦(現在是 Xperia 1 Ⅱ)。

      现在用的是红米note7。

      Redmi Note 7 長劉海了,不然確實感覺挺好的。K20 其實我倒是挺喜歡,K30 挖孔不過 K30 Pro 也還可以,只是實在沒有更新的需求。小米的硬體也隨大流,偏科也越來越嚴重了,想要找到各方面都心儀的選擇太難了。

Mentions

  • 櫻川 浅羽
  • 青椒肉丝
  • 櫻川 浅羽
  • 毛线团
  • 櫻川 浅羽
  • 毛线团
  • 櫻川 浅羽
  • 恶魔菌.
  • 恶魔菌.
  • 櫻川 浅羽
  • 恶魔菌.
  • 櫻川 浅羽
  • 恶魔菌.
  • 櫻川 浅羽
  • Ya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