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隨身地圖機,小米平板 4 LTE 頂配開箱及動手玩

淺羽一直想要一臺中尺寸的玻璃板子作爲地圖,解決一下路癡問題。當時是 2015 年,淺羽試過友人的 iPad Air 後,覺得各方面的體驗都還不錯。當年下半年,淺羽就入手一台 iPad Air 2 64G Cellular + Wi-Fi。過了這麼多年,iPad 依然可以滿足輕量使用,只是略顯卡頓的系統和巨大的發熱,讓淺羽有了換機的想法。

平板電腦哪家強?Apple Store 買 iPad。然而看了看 iPad Pro 11,Cellular 版本動輒 HK$7,499 的價格真是高攀不起,即使是 iPad Air 3 也需要 HK$4,999。再看看,iPad 雖云好,奈何 iOS。雖然即將獨立出來的 iPad OS 可能是最好的專門針對平板電腦的作業系統,但是沒有 Apple 生態、還大量依賴 Google 服務的情況下,並不一定比 Android 更爲順手;更何況並不是所有常用的應用程式都有專門的 iPad 版本,只是手機版本的簡單拉伸。最後剩下相當出色的一塊螢幕和一支筆,它們確實很出類拔萃,也能錦上添花,但淺羽完全沒有打算把平板當作生產力工具,只作內容消費用,因此也根本不是必需品。

前思後想,既然現在的 iPad 還能用,不如再入一臺小的 Android 平板,高低搭配使用吧。

當然 Android 平板早就涼得差不多了,Google 也一直在推 Chrome OS;大廠們看到趨勢,也都轉向做 Chromebook 了。原本看起來就是一個低價上網本專用的 Chrome OS,在支援 Play Store 以及添加觸摸和手寫筆支援後確實也還是很不錯用的,而且最近的 R74 更新甚至都支援在觸摸狀態下使用 Android 輸入法了。所以也有廠家開始推 2-in-1 或者 detachable 的 Chromebook,甚至也有專門的 Chromebook Tablet。剩下的 Android 平板,不是老款就是工業定製,再不然就是國內「寨板」了。然而矬子裏面拔高個,小米算是國產裏最不山寨牌子之一,而淺羽曾經用過小米平板一代,灌入 Remix OS 後憑藉較低的價格和不錯的使用體驗,還是贏得了淺羽的些許好感。正值小米平板 4 發佈,頂配 4G RAM + 64G eMMC + LTE 僅售 CNY1499,乾脆放棄思考就是它了。

因爲不少人覺得 Android 平板就是雞肋,所以二手平臺有不少充新成色的小米平板 4。淺羽尋找一番後以 CNY998(約 HK$1,130)的價格入手箱說全的金色解鎖機。

盒子沒有比本體大多少

啊,感覺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引子。

避開領軍優勢的差異化戰場

這篇評測要一改淺羽的慣例,先說產品,再發開箱,畢竟包裝比較簡單,也沒有太特別的附贈配件。小米平板 4 配備了一塊 8 吋的螢幕,而 10 吋的版本則被命名爲小米平板 4 PLUS。兩者的除了螢幕尺寸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者還在正面追加了一枚指紋辨識器。8 吋的小米平板 4 的官方宣傳語是「单手可握的追剧神器」,多少也反映了官方對其「內容消費」的定位。有了基本定位之後,還要避開 iPad 的優勢,否則勢必就是「爲什麼不加錢買 iPad」的結局。小米平板 4 的僅有 CNY100 差價的 LTE 就直接對上了差價上千元的 iPad,也是讓淺羽非常心動的一個點。無論是小米平板 4 還是小米平板 4 PLUS,LTE 版都還附帶了米粉卡,也更方便推廣平板用數據的概念與體驗。另外與 iPad 以及其他廠牌類似,LTE 版的小米平板 4 也同場加映了定位功能和電子羅盤,對於當作地圖機用的淺羽來說當然是加分滿點。

小尺寸平板一度是市場熱點,諸如 Galaxy Tab S 和 Nexus 7 都大賣一時,而 iPad 堅持許久也還是推出了小尺寸的 iPad Mini。然而隨着「4 吋大螢幕」到「5 吋巨屏」再到現在沒有 6 吋都不好意思出來開發佈會,「大尺寸」的定義在變,而小尺寸平板也面臨着手機「以下克上」的威脅,顯得有些尷尬。舉例來說,小米自家的 Max 3 就很有「平板風範」,7 吋的螢幕和大電池從賬面上都與小米平板 4 不遑多讓,還附贈快充和雙鏡頭;而後者的頂配版只相當於前者的低配版,加上前者常有活動,價格甚至更低一些。如果只看賬面資料,誰會買小米平板的帳?

小米平板 4 螢幕尺寸對比示意圖

然而手機與平板的設計思路畢竟是不同的,反映到小米平板 4 的螢幕上,則是它 16:10 的比例帶來了與小米 Max 3 的 18:9 所謂「全面屏」截然不同的觀感。雖然解析度在同一級別,但由於比例原因,小米平板 4 的實際螢幕面積比小米 Max 3 偏長的 6.9 吋大了將近一半(185.57cm2 對上 122.93cm2)。多出來的空間對於內容消費來說,很是受用;而 16:10 的比例對於大量 16:9 的視訊內容來說,顯然是對空間更爲良好的利用。官方宣傳也提到小米平板「是平板电脑,更是随身携带的小电视」,配合橫向握持時上下窄、左右略寬的邊框設計並保留了傳統的 3.5mm 耳機口,不難想到小米平板這代的典型用戶。

雖然豎直的小米平板 4 堪稱爲單手握持的極限,但淺羽的爪子不大,所以連單爪抓住都有些困難。不過作爲平板,雙爪使用才是正確的姿勢,豎直下的 8 吋尺寸加上窄邊框讓左右爪都可以輕鬆覆蓋超過一半的螢幕寬度,即使使用爲數不少的未針對平板設計的應用程式也能保證輕鬆的使用體驗

細節水平限於將就

雖然小米平板堪稱是同價位最好甚至唯一的選擇,但較高的 CP 值背後,影響體驗的設計問題其實並不少。提到影響體驗,自然就不得不說小米平板 4 那 342.5g 的重量與 7.9mm 的厚度。這樣的資料用「厚重」二字形容絲毫不爲過。相比輕薄標杆 iPad mini 5 僅 308.2g 與 6.1mm 的身材,如果說一兩的重量差距還不足以拉開體驗,那麼接近 2mm 的厚度差就在握持感上給淺羽不小的厚重感,並且由於無法單爪握持導致厚重感進一步加劇

前面說了不少螢幕的好,但附在螢幕上的觸控面板卻一點也不領情,小米平板 4 偶爾會有觸摸失效的問題。網路上「斷觸」的評價也是鋪天蓋地,如果真的用來玩遊戲之類的話應該會非常令人惱火;不過作爲上網聊天之用,淺羽體驗下來倒是覺得可以接受,只是偶爾遇到的時候會有些卡頓感。

換到背面,小米平板 4 採用的是整片磨砂金屬,淺羽選擇的金色款實際背後是偏粉的「玫瑰金」,上方有一片獨立的天線區域。金屬噴砂比較細,但是握在爪子上就比較滑加上較大的重量容易握持不穩。好在官方有推出配套的翻蓋保護套,仿皮質感的紋路能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只是免不了就更加厚重了。另外,邊框也是同色的噴砂金屬,視覺上硬度不錯,但實際使用中很容易出現刮擦痕跡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雖然大電池配合 SD660 使得小米平板 4 可以勝任長時間的網路瀏覽、音樂聆聽和視訊播放,但最高 5V/2A 的充電速度也使得單次充電需要 2~3 hrs 才能充飽。好在如果只是作爲娛樂工具的話,權當是防沉迷吧。

Android 當然要灌系統

這麼「好」的硬體,不灌系統難道留着跑 MIUI 嗎?

雖然預載的 MIUI HD 版還算不錯用,但不是剛需的平板也很適合作爲測試各種功能的試驗田。因此,淺羽在解鎖 Bootloader 之後也嘗試了一些第三方 ROM。小米平板 4/4 PLUS 的代號都是 clover,目前總體的社羣 ROM 還是比較活躍的,除去各種客製化 AOSP,還有來自 Galaxy Tab S4 等的移植 ROM,有一定的可玩性。類 AOSP 方面,目前比較主流的客製化都有移植,而帶有官方支援的標記爲 OFFICIAL 的則有 Floko 和 Havoc OS 兩款。

起初淺羽灌入的是看起來小而美的 Floko,不過後來爲了「體驗純正的 Google 設計」改用了 Havoc OS。斷斷續續用下來,系統還是比較穩定的,除了打開老舊版本的 Google Photos 閃退外,沒有遇到其他軟體問題。由於小米平板 4 本身有些「可有可無」的意思,因此淺羽解鎖之後也放心地灌入了 Magisk 和 Xposed 等各種改機模組,並且會在上面嘗試各種各樣的新應用程式,大不了就是重灌。這個過程中最影響體驗的也許就是記憶體容量。4GB RAM 雖然能保證應用程式的流暢,但如果進行多工作業的話是會頻繁有後臺被殺掉的情況,所以小米平板 4 更適合長時間打開單個應用程式或者遊戲刷刷刷。當然,Ingress Prime 這種高端遊戲自然是除外的。

Ingress Prime 過於高端(據說也可能是 root 的原因)

另外,作爲「地圖機」的小米平板 4,在戶外使用的時候定位快速而且準確,而且續航力有保障,加上(大部分)LCD 不存在「燒屏」問題,可以放心大膽地長時間保持在 Google Maps 上。LTE 版的小米平板 4 的收訊能力不算極好,但比較穩定,即使在比較荒的地方也不會太擔心收訊問題。橫向看地圖時,16:10 的螢幕比例加上平板佈局,可以保證隨時看到地圖同時展示豐富的資訊,或者乾脆豎直分割螢幕,同時看地圖並且找人。

沒有特色是最大的特色

小米曾經宣傳「沒有設計是最好的設計」,但小米旗下的產品還是漸漸有了一些設計——哪怕有時候幾款產品之間是如此相似。小米平板 4 就被吐槽爲「放大版的小米 6X」,當然淺羽覺得和小米 Note 5 Pro 比也沒有差別很大。不過設計相似也是有一定的好處,比如可以用上成熟的工藝、不容易有預想之外的問題等等,以及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相近而不廉價的外觀

小米平板 4 就是這樣「似曾相識」的「成熟」產物。除去螢幕尺寸,它提供不了什麼特別的體驗,甚至受到成本制約削減了核心配置,連最先進流暢的體驗都缺席。但它「標準」的硬體、平庸的設計,反而減小了選購的阻力。而在 Android 平板已經沒落的今天,小米平板走的低價路線反而讓它成爲了眼前一亮的一個選擇,也可能是「真香」的一個選擇。

Comments

在〈真香隨身地圖機,小米平板 4 LTE 頂配開箱及動手玩〉中有 3 則留言

  1. 「newcoderlife」的個人頭像

    “灌”字很精髓(

  2. 「Junjie Yuan」的個人頭像
    Junjie Yuan

    黑色米板 4 的背面简直是指纹收集器 😐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反正也不會真的裸機用,官方保護殼材質挺舒服還有紅色,出了有些貴真的不錯用(

Mentions

  • 櫻川 浅羽
  • Junjie Yuan
  • newcoderlif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