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過的 Nikon F100

偶然機會,淺羽看到一臺成色還可以的 Nikon F100,連着 MB-15 手把就一起收下了。Nikon F100 雖說名聲比同代的 F5 或最後的 F6,但作爲最後一代準專業膠片機身,其實定位與現時 D850、D810、D800,和上一代的 D700,以及再上代的 D200 是相同的,也可以算得上是後者的「前前前世」。

D850 與「前前前世」F100 合影

作爲準專業機身,F100 保留了 F5 寬闊的肩屏和大部分的按鍵操作,並且還保留了寬闊的約 0.7x 放大率的觀景器!這個數值與 D810 的 0.7x 平起平坐,而且相較 D850 的 0.75x、D5 的 0.72x 也不遑多讓。唯一是爲了防止以下克上,F100 的視野率只有約 96%,但改進的耗電控制、對焦點可以以紅色發光顯示,卻又反令 F5 用家垂涎。

按說這樣定位的準專業機身,以現時 HK$2000 不到的售價,應該是非常抵用的。只是非常可惜,淺羽手上的這臺的視度無法調節,並且觀景器中可以隱約看到一條黑色痕跡。淺羽檢查反光鏡和對焦屏之後,簡單判斷應該是目鏡組上的劃痕。這樣推測可能是目鏡組受到撞擊,因此留下劃痕並導致無法調整視度。雖然大致清楚原因,但因爲無法自行維修,只得放棄送回。

搜尋網路,發現小惡魔上也有類似的案例。

今天中午為了修理F100因屈光度調整鏡片固定軌斷裂,鏡片到處亂晃,而導致無法手動目測對焦的問題,我把那台跟新品一樣的F100,進行簡單的手術,拆掉上蓋機頂與蒙皮,軟排等等,用不殘膠的日本黑膠布,把屈光度鏡片與五菱鏡的接目鏡固定在一起,順便清理機身內部. 接著耗費了一番功夫,組合排線,上蓋與重新更換蒙皮的3M雙面膠,到傍晚終於大功告成,大約花了5個小時. (當然,固定後的屈光度,已無法調整)
至於屈光度鏡片固定軌(塑膠材料)是怎麼壞的,我並不知道,印象中只知道在調整視度的時候,聽到”撇”一聲,也沒去留意,結果過幾天拿來拍照時,就發生無法從觀景窗看清楚物體的問題,原來是屈光度鏡片整個鬆脫,導致無法順利進行手動對焦.
我的感想,F100跟Nikon以往機身相比,是比較精緻,也比較脆弱的機子,機身內部用了大量的塑化零件,輕量,方便,但CostDown過頭了,實在不耐用,諸多外部按鈕其內部只有泡棉阻絕而不是O Ring,而泡綿易氧化.
用Nikon相機已經10幾年了,這是第一台發生這種問題的Nikon準專業機,之前用過的機種,卻沒這問題…
反正F100已停產,也沒有改善的機會,只能說F100是好用的機器,而不是耐用的機器,若要真材實料的機子,
還是買大F吧!

請教】Nikon F100 的一些問題 #55

不過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既然收到了,自然還是要嘗試一下,畢竟只是觀景器不那麼完美。如若以後有功能完好的 F100,就可以以此作爲參考下單了。

同代的旗艦機身 F5 有內建一體化的手把,不過重量也因此上到了 1.2kg。相對之下,採用傳統選配手把設計的 F100 就輕巧得多,不過 785g 的重量仍然還是相對其他 SLR 較重。拿起 F100,略有不同但熟悉的線條、爪感,開關和快門的位置,這些與 20 年後的 Nikon D 都如此相似。碩大的一片肩屏和快門之間是曝光程序選擇和曝光補償調整,這些也一直延續到 D810,只是多加入了錄影按鍵——畢竟 F100 不可能用來拍攝影片。

同樣寬闊且資訊量豐富的肩屏

左肩的三葉草和雙層轉盤也是經典設計,控制功能在上、過片模式在下,直到 D850 也還是相同的設計。當然,D850 把 ISO 按鍵從左肩移到了右側,配合前後撥輪可以一爪掌控曝光三角,更加方便。而 F100 的左肩主要控制閃燈和過片模式。ISO 呢?畢竟菲林時代的 ISO 是看膠片的,除非增感否則不會隨意更改,所以調整起來沒有那麼方便也是很正常的。想想隔壁 Minolta,往往調整 ISO 還需要打開蓋艙呢!下方的回放檢視和刪除兩個按鍵,在菲林時代還是 CSM 客製化按鍵和曝光參數鎖按鍵。

經典的雙層撥輪設計
三葉草已經成長爲四葉草

這顆 CSM 按鍵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設計。雖然 F100 並沒有同門 F6 或 Minolta α-7 一般的「大型」 LCD,也沒有如適配 F5 的 MF-28 一般的程序後背可以選配,但也可以通過肩屏調整許多自定功能。通過簡陋的數字顯示設定項的編號和狀態,用家也可以對照着說明書設定例如是否自動回捲、包圍曝光順序、指令撥盤方向等設定。現在 D 系列的分類加編號菜單,可能就是從這裏發展出來的,只不過藉着 LCD 大的優勢會顯示具體的項目,不需要再對照說明書了。

F100 說明書對自訂設定選單的說明

F100專用的Photosecretary II,軟體能操作的CSM項目,跟機身CSM功能鍵,兩者都能設定22組,所以CSM功能部分,是完全重複的.
其他來說,這套軟體就只有下載拍攝資料一項,但這用免費的softtalk2000就可以做得到,所以不是很建議買這套Photosecretary II.
至於F5用的Photosecretary,可設定的CSM項目有42項,而機身CSM功能鍵只提供24項,所以軟體另外提供的18項功能,無法透過機身CSM來操作,算是隱藏密技.
所以建議有F5的人,不妨可以在eBay上找看看,有沒有AC-1WE與MF28可買,如果打算繼續拍底片,拍攝資訊的儲存與傳輸,資料打印等等,還是有其必要.

【請教】Nikon F100 的一些問題 #15

F100 的正面也與 D850 如出一轍——或者說,D850 的正面也與 F100 如出一轍。最大的不同,是菲林時代的 Nikon SLR 都把型號標在靠快門一側,而數位時代則是相反;另外還有那一抹紅的位置也大不相同。其他的前指令撥盤、景深預視和鏡頭釋放按鍵都令淺羽感到無比熟悉,閃燈同步端子和線控接埠也如出一轍,連按鍵形狀和配色風格都一模一樣。對焦模式選擇不再是 M、S、C,這些已經被收到程式菜單中了;但撥鈕還是類似的風味。接上超聲波馬達驅動的 G 鏡頭,F100 的自動對焦系統依然可以工作,而且看起來和現代的數位機身高度一致,不仔細看還真是很難分辨出菲林感,因此不太適合妹子用來做文藝配飾

背面是帶鎖的大方向鍵,不過功能基本只有對焦點;旁邊還有對焦區域選擇。淺羽這臺沒有帶 MF-29 日期後背,不過 MF-29 的功能只有印日期而已,淺羽並沒有這個習慣所以非常無所謂。

F80S的機背,除了可以印日期外,還能印光圈與快門.
F100的MF-29就只能印日期,功能甚少.

關於Nikon F100 MF-29日期機背 #2

上方有 AE-L/AF-L 鍵,以及象徵準專業級別的 AF-ON 按鍵,再加上後指令撥盤。測光模式則比較特別,放在了觀景器頂部,應該是從 F3 的測光頂延續下來的,當然現在都換位置了。

膠片相機標誌式的簡潔後背

基本上來說,二十年間 Nikon 的相機從菲林發展到數位,操作介面都沒有怎麼變化,依靠按鍵和組合鍵幾乎可以控制一切。大概就是這樣一份堅持和傳承,雖然給 Nikon 下了不少絆子,但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F100 雖然是縮水的準專業機,但畢竟有「F5 之子」的稱號,並且可以無痛地使用現代的 G 鏡頭。可惜與淺羽無緣。但把玩過後,下一個目標可能有「最後的大 F」之稱的 F6 了吧。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