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 DELL Business Thunderbolt Dock TB16 開箱與 Linux 上兩月使用體驗

XPS 13 9370 入手了一段時間了,原先其實也已經認真地拍了照片準備寫開箱,但淺羽一直很懶惰忙碌,所以居然就一直拖了小半年還沒有寫。之前淺羽吐槽過乞丐版 MacBook Pro 的一些問題,礙於無法流暢地在 4K 解析度下使用,最終還是把她出掉了。這樣一來,XPS 13 就成了主力上網機。它內建了 4K 熒幕,並且在 GNOME 下很流暢,所以作爲日常用機完全沒有問題;只是由於尺寸和 HiDPI 的原因,加上淺羽常年接駁熒幕和鍵盤滑鼠使用,又希望能快速地臨時拿走用一用,所以添置一個 Dock 是勢在必行了。

XPS 13 的 Type-C 接埠支援 Thunderbolt,所以如果選購對應的 Dock,就可以靠一條連線同時提供電源和其他連線。DELL 有多款 Dock 可選,其中可以提供 4K 顯示器連線的主要有 WD15 與 TB16。其中,WD15 略微廉價,但官方指導價格依然達到了 HK$1,619,並且只能提供單個 4K@30fps 輸出,所以不如直接選擇可以提供兩個 4K@60fps 輸出的旗艦款 TB16。

一起開箱看看吧!

TB16 的外包裝是厚實的牛皮紙盒,體積極爲碩大,並且意外的沉重。包裝內除掉數量不少的文件,也只提供了 Dock 本體和電源適配器;而讓商品龐大沉重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比本體還稍大的 240W 電源適配器。

DELL TB16 Dock 全身都是類似 Latitude 系列的啞光磨砂材質,雖然不至於成爲指紋收集器,但極易留下痕跡。頂面中間有 DELL Logo,並在右下角有電源鍵,可以控制主機的電源狀態。接埠主要集中在後面,而正面只有兩個 USB 3 與一個耳機接埠其中一個 USB 支援快速充電,側面則有通風口;整體看起來,彷彿一臺 NUC 或者其他什麼 USFF 電腦。左側只有 Thunderbolt 線纜,雖然看起來是固定式的,但根據手冊來說其實是可以更換的底部的防滑腳墊面積巨大,說是「覆蓋」也並不爲過。

說是一臺微型電腦的尺寸,其實還是比 NUC 大一圈,不過依舊也只是巴掌大。倒是隨附的 240W 電源適配器,完全是搶鏡的一把好手:長方形機身顯著地長過 Dock 本體、表面的磨砂顆粒更加粗糙、材質反光更爲強烈,同時上爪感覺更加笨重。

體積只有巴掌大

電源線纜有藍色燈號,並且在插入電源後就會點亮,與 DELL 筆電的設計一致;或者說,這款電源適配器其實就是 DELL 部分筆電的標配適配器。Thunderbolt 的線纜接埠上也有一個白色燈號,不過只會在連線完成並工作時亮起

搶鏡一把梭

爲什麼淺羽對這些燈號瞭解得這麼清楚呢?

因爲當淺羽興致沖沖地把 TB16 插到 ThinkPad X1 Gen6 上時,Thunderbolt 線纜上的燈號沒有如期亮起,而系統也並沒有識別到任何 ThunderBolt 裝置。由於 DELL TB16 屬於原廠配件,確實可能存在和其他筆電無法相容的情況,因此淺羽把 XPS 13 抱來嘗試了一番,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檢查了一下爪上的 TB16,確認沒有任何焦糊味後,拔掉電源並插上,可以聽到 TB16 的散熱風扇啓動瞬間滿轉的聲音:這意味着 TB16 內部的電源供應應該是工作的。由於 XPS 13 上運行的是 Fedora,淺羽一度懷疑是 Linux Kernel 或者 Distro 對 Thunderbolt 裝置的支援問題;但 Linux Kernel 已經對 Thunderbolt 有良好支援,並且根據 Fedora 28 ChangesThunderbolt 裝置已經可以無縫使用,至少應該可以識別到裝置才對。

反覆檢查無果,淺羽決定按照官方網站的指導更新韌體。通過 UEFI BIOS 更新機器韌體,並且用 fwupd 靠 LVFS 更新所有之後,問題還是沒能得到解決,白色燈號始終不會亮起。最終只剩下因爲沒有帶 Thunderbolt 接口的 Windows 機器而無法更新的 Dock 韌體,其他都更新到了最新,仍舊無濟於事

最終淺羽選擇與客服溝通,直接聯繫售方工程師,對方建議淺羽聯繫官方商業產品客服;官方商業產品客服表示這款 Dock 是家用產品,於是又轉接了家用產品客服;最後家用產品客服非常熱情,與淺羽電話溝通後,提交了工單,會在 2~3 工作日內上門檢測更換。但透過後續電郵溝通得知,淺羽需要提供購買憑據才能更換新品,否則只能更換「良品」即官方確認可用的非全新產品。雖然經銷商表示可以給淺羽開具購買憑證,但官方售後建議淺羽直接聯繫商家換新,最終淺羽還是選擇從經銷商處更換新品。

收到新品後,淺羽先檢查了外觀,然後在 XPS 13 上測試,一次成功。看着亮起的白色燈號,淺羽流下了時間被浪費的淚水。

終於點亮的 Dock 燈號

在 Linux 上工作得如何?

DELL TB16 在 Fedora 29 上是即插即用的,系統可以直接識別到裝置並且正常工作。網路接口是可用的,並且穩定地工作在千兆模式。HDMI 和 Display Port 都能夠工作在 4K@60fps,並且輸出非常流暢,與使用內建熒幕無異。USB 也是可用的,但有一些奇怪的問題。

但是,可能是 Linux 上驅動不夠完善的原因,在 Fedora 29 上使用 TB16 的小問題相當多。首先,合蓋的情況下,如果 XPS 13 進入了休眠,那麼喚醒時有線網路就會斷開,並且表現爲無法識別到裝置;由於淺羽一直都是合蓋當作桌機使用,所以不好說是否打開上蓋就沒有問題了。其次,USB 接埠有時會沒有反應,但由於淺羽搭配了 USB 切換器使用,所以不確認是否通常的問題

DELL TB16 的工作噪音基本不可感,同時溫度控制也很不錯。透過一條線纜連接筆電,讓它瞬時成爲工作站中心,淺羽很高興 DELL 有這樣的解決方案。但是,上述的兩個最大的問題一直是讓淺羽評價它爲「好用」的最大障礙,或許換用 Windows 的話,DELL TB16 就真正稱得上好用了吧。

Comments

在〈戴爾 DELL Business Thunderbolt Dock TB16 開箱與 Linux 上兩月使用體驗〉中有 5 則留言

  1. 「repostone」的個人頭像

    虽然是个繁体网站,还是留句话吧。

  2. 「Alex」的個人頭像
    Alex

    請問「USB 接埠有時會沒有反應,但由於淺羽搭配了 USB 切換器使用,所以不確認是否通常的問題。」
    是否嘗試過直接將TB16接到xps13?
    USB port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我最近也為XPS13物色dock中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最近幾個月的使用中似乎未有發現問題了,當然作業系統也已經更新到 Fedora 32(kernel 5.7+)。不過如果是新購擴展塢、只考慮 DELL 原廠、又不是預算限得很死,建議直接敗 WD19TB,可以有更好的效能(連接 180W 適配器時即可提供 130W 供電、DisplayPort 1.3+/HBR3 vs. DisplayPort 1.2/HBR2)和功能(可連接非 Thunderbolt 裝置、可更換插槽座),同時體積還減小了。

      參考資料:

  3. 「Gaoice」的個人頭像

    又来冒泡啦
    话说雷电的线是真的好贵,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我用我老师的雷电线接移动硬盘和我用自己的USB3.0线接移动硬盘测速居然一样都是500MB/s左右,硬盘盒虽不支持雷电但是也外标了10Gbps(我老师用雷电外接显卡诶),硬盘也是m.2 nvme 爱国者的SSD 标着2200MB/s(笑哭)
    然后浅羽姐用的Linux是什么喵?最近入坑了Kali但是装系统就给我卡住了,我想在一个盘里既有Windows11又有Kali,最后无奈只能用VMware体验了
    (浅羽姐用什么RSS阅读器喵?话说我的博客也有了RSS喵!)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我一般桌面是用 Fedora,其實 CentOS 和 Debian 也都有在用。打算在桌面用 Debian 家族的話,可以考慮一下 Linux Mint。
      閱讀 RSS 的話是用 FreshRSS。

Mentions

  • 櫻川 浅羽
  • Gaoice
  • 櫻川 浅羽
  • Alex
  • reposton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