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工作流整理及遷移

背景

隨着網路的普及,從 2006 年開始,陸續使用了各家的網路硬碟服務,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未經整理的檔案。由於各個服務主要爲分階段使用,因此產生的有用檔案也是分階段的。舉例來說,Dropbox 內主要保存的是小學畢業到初中階段的課件、照片和寫作文字等;但到了大學階段,大部分的課程資料都保存在 OneDrive。分散在各處的檔案總是不便於查閱、歸檔的,所以需要制定新的檔案工作流,並且整理舊有檔案。

檔案存儲

從小學接觸網路開始,淺羽前後使用過的服務主要有: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Box.net
  • 百度雲
  • iCloud Drive
  • 360 雲盤
  • MEGA

從初中的家庭臺式機、Atom 筆電,到高中自己的筆電,再到大學擁有自己的臺式機,再到現在擁有多臺電腦,淺羽的存儲需求和存儲能力已經大不相同。以統一存儲和管理多臺電腦的檔案爲目的,淺羽在家及在工位都有 NAS 以滿足大容量的存儲需求,並爲資料謀求一定的安全性。CD、電影等體積龐大的資源,自然是在 NAS 內統一保存。

有了 NAS 的支持,大部分的網路硬碟都可以停用並將內容統一存儲和管理。來自 Dropbox 和 OneDrive 的個人檔案和資料,按年份和主題整理後,在 NAS 存檔備用。360 雲盤個人版已經關閉,在關閉前淺羽已經下載並整理了所有的檔案;對於百度雲,由於長年累月地囤積資源,整理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首先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把所有的檔案全部拉回了 NAS,然後再隨用隨整理。

線上存儲方面,出於習慣以及工作環境,Google Drive 依然是不錯的選擇。Google Drive 的配套線上應用豐富而且強大,配合 Docs、Sheets 和 Slides,可以解決淺羽大部分的文檔和演示需求。另外,Google Photos 有設定自動備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照片,使用原圖質量也是需要佔用 Google Drive 的空間的。因此,淺羽爲個人帳號訂閱了 100GB 的 Google Drive 空間,月付 15HKD;將來有更多空間需求的時,再升級更大空間的訂閱。這樣,iCloud Drive 上的檔案可以悉數轉移到 Google Drive;Pages、Numbers 和 Keynote 上的檔案,也可以轉移到 Docs、Sheets 和 Slides 上了。Apple Work 套件本身可以匯出 M$ Office 相容格式,不過手動地匯出匯入還是比較類的。相比之下,Google 的辦公套件在功能上沒有大問題,卻缺乏 Apple Work 套件一貫的優雅和設計感——這倒不是說缺乏重要的功能,但是對於字形的使用等,匯出再匯入的檔案總是比起原件有那麼一些不同。好在相比之下,內容是更爲重要的,而且遷移到 Google Docs 會帶來統一整理、高可用性等的好處,也算是值得了。

另外,自建的 NextCloud 可以作爲常用檔案的補充,同時也是存放密碼等敏感資料的好地方。NextCloud 更出名的「私有雲」應用方面,淺羽倒是只用到了檔案存儲、筆記和 Passman 存放密碼,其他的部分都沒怎麼用,甚至連 Web UI 都很少訪問。

整理之後,所選擇的服務爲:

  • NAS(本地主力)
  • Google Drive(網路主力)
  • NextCloud(網路補充)
  • MEGA(網路分享)

照片管理

有了 Google Photos 和充足的空間,iCloud 照片流就可以用 Google Photos 替代了。 相比照片流,Google Photos 可以在更多裝置訪問,同時針對淺羽 Android 裝置更多、主力拍照手機又是 Android 的現狀,實際上是更加方便的。Google Photos 在相簿等基礎管理功能方面並不弱於 iCloud 照片流,雖然在後製方面有所欠缺,但提供的「去年今日」、「自動相簿」等功能,也非常有特點。

相機拍攝的圖片,淺羽還是習慣使用 Adobe Lightroom 管理,並且結合 Photoshop 做後製處理。不帶線上存儲的 Ps+Lr 套件單月訂閱是 HKD 68,由於是 Adobe CC 訂閱因此能一直用到最新版本,對於中度使用並且已經適應了工作流的淺羽來說,能解決從管理、後期到輸出的小作坊流程,也算是價格合適。相機拍攝的照片,淺羽全部保存了 RAW 檔案以求更大的後製空間,數萬檔案佔用的空間十分巨大,因此不是線上保存的。爲求方便,淺羽直接在硬碟上保存並工作,同時使用 Syncthing 同步到 NAS 上存檔備份。

Lightroom 的一個缺點是沒有 Linux 平臺的版本。有一樣開源替代叫做 Darktable,輕量但有着類似於 Lightroom (一樣難用)的 UI,應該是可以實現大部分的功能。淺羽還沒有仔細使用,但是在嘗試用它本地管理用小無反隨手拍攝的照片,以求更簡單快速的輸出和分享。

這一部分,整理後使用的服務有:

  • Google Photos(手機、移動裝置和雜圖收集)
  • Lightroom(NAS 備份)

筆記整理

筆記是整理知識和經驗的最好方式。從高中開始,淺羽就開始有意識地使用 OneNote 記錄筆記。隨後 Google Keep 推出,淺羽也把一部分「隨手記」的任務轉移到了 Google Keep 上。再後有 NextCloud 後,其上的 Notes 應用可以直接寫 Markdown 格式的筆記,同時也有 QOwnNotes 這樣算得上堪用的客戶端,因此將一些筆記轉移過去了。

OneNote 筆記的專業性無可替代,在 Surface 上的良好手寫體驗和豐富的附件、標記功能,加上非常好的 Web Clipper,使得它依然是無可替代的數位筆記方案。中間也試過 Evernote 和 WizNote 等,但是淺嘗輒止,也說不出太多不可替代的優點。

目前來講,筆記方面沒有一個完美的選擇。OneNote 至少用來手寫想法和收集網頁資料很方便;Google Keep 輕量好用,易於協同;NextCloud Notes 則有更好的私密性,可以直接用 Markdown。

考慮到功能性和遷移成本,淺羽將 Google Keep 上一些較長的、需要排版的筆記轉移到了 NextCloud Notes 上,但繼續使用 Google Keep 創建需要協同的筆記、使用 OneNote 收集網頁資料。整理過後使用的服務有:

  • OneNote(網頁收集、成體系筆記)
  • NextCloud Notes(零散筆記、靈感)
  • Google Keep(購物清單等協同零散筆記)

另外,原先筆記承擔了淺羽一部分 GTD 工作,而整理後則由 NextCloud Tasks 和看板工具分擔了,因此筆記不需要再負擔日程記錄的責任了。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