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Link (BETA) 動手玩

對於電視上玩遊戲,淺羽一直的做法還是把 PC / Console 直接接到電視上。這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方式,並且對於傳統的 Console 來說可謂天經地義。畢竟對於 Console 來說,除掉 Xbox One 之外玩遊戲和看影片幾乎就是它的全部的功能;但是 PC 則不太一樣,許多人的 PC 除了娛樂之外,還要兼顧生產力工具,所以可能更多的人還是習慣坐在桌子前,先滿足生產力需求。

但是 PC 確實能夠負擔起遊戲效能,而且許多情況下遊戲更便宜。再舉例說,比如 Grand Theft Auto V 雖然是跨平臺遊戲,但 Online 模式卻不能跨平臺聯機(你看微軟爸爸的 Minecraft 多好),所以在好友以 PC 爲主的情況下,如果想要享受類似主機的體驗,除了準備手把之外,還是需要把 PC 連接到電視上去。淺羽的情況來說,因爲平時還有別的電腦可以用作生產力、網頁、影片和聊天,所以問題不大;但是對於只有一臺 PC 的許多人來說,Steam 串流也許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Valve 針對囍加一黨 Steam 用家的這種情況,推出了串流功能,既可以用任意 Steam 客戶端串流區域網路內的另一 Steam 中的遊戲;但這樣還是需要一臺 PC。於是又推出了 Steam Link 的硬體串流盒,但這樣還需要新增加硬體,而且 Steam Link US$49.99 的售價其實也並不低。於是針對 Android 和 iOS 裝置,Valve 也推出了 Steam Link (BETA) App。Android 版本已經可以從 Google Play 下載,而 iOS 版本目前還在被水果拒絕上架

Steam Link App 可以串流 4K@60fps,實際上比起硬體只能串流 1080@60fps 是更爲強大的;當然這個需要硬體支援。Android 版本自然是在手機上可用的,而且實際上也添加了 Android TV 的支援。剛好家裏的 SONY 電視是運行 Android的,可以試試效果。

(後面還有:Steam Link (BETA) 試用、各種奇怪問題、手機版 App)

安裝好之後,在主介面的「Games」一欄中可以看到 Steam Link,Steam 上畢竟遊戲還是比較多的。

提醒連接手把,這個之後再解決。

很快就搜尋到了家中的遊戲 PC,但是連接上了之後提醒要安裝一個音訊驅動。在 PC 上點擊安裝之後,很快就解決了。接着輸入配對的 PIN 碼,網路測試完成之後就可以連接上了。

既然是 SONY 的電視,淺羽就找到了一個 DualShock 4。連接倒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準備開始串流時,卻提示 PS4 手把不能正常使用。但是還是可以正常串流。

終於進入了,怎麼說呢…串流一個鎖定熒幕給淺羽,淺羽沒有辦法解鎖的呀…

手動解鎖之後,使用 DualShock 4 操作,果然沒有反應。多試了一下,PS4 的手把在電視上可以當作一個很不錯的 Controller,但是確實在 Steam Link 裏不能操作。好吧,換 Xbox One Controller 再繼續。串流開始之後,會自動進入 Big Picture 模式。

這一次,終於可以成功控制了。拜 Windows 10 April Update 所賜,Steam 啓動的遊戲總是需要自己再切換一下。不過發現了「Select + Menu」按鍵的效果等於「Alt + Tab」,就不用每次跑到鍵盤前面了。值得一提的是,透過 Steam Link 串流時,手把的 Select 和 Menu 鍵,並不是原來的功能;需要用組合鍵才能觸發。

因爲正好有人要一起,淺羽試着串流了一下 Grand Theft Auto V。爲了穩定考慮,沒有開啓 4K,只有 1080@60fps。效果上來說,淺羽的區域網路是全千兆的,串流是很流暢的;不過偶爾有一些色塊,無法確定是網路狀況問題還是 NVENC 的問題。配合 Xbox One Controller 遊玩是沒問題的,不過應該是由於串流和遠端控制的延遲疊加,實際上操作的遲滯感還是不小的,可能不太適合格鬥、競速等遊戲。對了,手把的震動功能也沒有了。爲了減少延遲和保留震動,也許保持手把連接在 PC 上而不是 Steam Link 上是比較好的選擇,所以玩了一會還是改回直接使用 PC 輸出了。

另外,其實手機上用 Steam Link 也是不錯的,也許買一個 SONY 的原廠手把支架或者馬雲家常有的藍牙手把配合手機玩遊戲應該是不錯的。正好 XZ Premium 可以做到 4K HDR 呢。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To respond on your own website, enter the URL of your response which should contain a link to this post’s permalink URL. Your response will then appear (possibly after moderation) on this page. Want to update or remove your response? Update or delete your post and re-enter your post’s URL again. (Find out more about Web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