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 MIX 2S 上市的季節,體驗 MIX 2 與國內的移動生活

開箱

本來像浅羽這樣的喵應該是不會去買 MIX 2 的。雖然說心動過一段時間,也在考慮是否入一臺白色全陶瓷版的 MIX 系列,但是始終沒有下手。然而既然有人送(借?)了,當然還是要用來玩一下的,順便當作一個備用機以及國產應用機。

拿到盒子,方方正正,不過到底是不是一個正方形浅羽倒是沒測量過。材質上來說是消光硬卡紙加上燙金,還算是高端大氣。畢竟這才是小米真旗艦。

包裝內部採用的也是相同的消光黑色硬卡紙,左邊主要放置主機,右側小區則是配件。包裝內容很簡潔,但都是必要的。配件上主要給了電源適配器、USB-A – Type-C 線纜和一根 Type-C – 3.5mm 的耳機口轉接線。其他的還有三包卡和簡單的說明書等等。設計上來說,除了材質比較有質感之外,一切從簡;不過主機下方有墊一層卡紙並且附有提手,可以方便地拿出主機。另外,官方有贈送保護套

雖然之前一直心心念念想要白色,但是拿到黑色的之後發現其實也很美。主機正面並沒有什麼好提的,息屏美學,聽筒被隱藏得很好,只是攝像頭在右下角,實際上自拍還蠻不方便的。由於不是全陶瓷版,邊框的材質不是陶瓷,也會出現接縫,但是手感還湊合,而且拜黑色所賜,視覺觀感上也不差。背面則是一整塊陶瓷,主要的開孔有攝像頭、雙色溫補光燈和指紋識別。高度上,補光燈是略微凹陷的,指紋則凹陷得更深一些,而攝像頭是突起的,並且有金圈勾勒,這樣可以讓 Nikon 用家認爲它採用了高品質鏡組。另外,機身中下有金色的字形標識「MIX DESIGNED BY XIAOMI」。最下是入網標籤,採用不乾膠貼上並且可以輕鬆撕開而不留痕跡。整體的手感圓潤不硌爪子,用正常的姿勢拿都很舒服。

MIX 2 與 XPERIA XZ Premium 比較,後者是浅羽的自用主力,採用 5.5 吋熒幕,而體積尚比 5.99 吋或 6.0 吋熒幕的 MIX 2 要大出一圈,「全面屏」在造型上的優勢由此可以體現出來。兩者的材質都脫離了普通的磨砂金屬感覺,均爲鏡面質感。設計感也都很強。主要的區別在於攝像模組的位置不同,以及可以看到 XZ Premium 有多一些用於拍照的感測器。另外,MIX 2 的指紋模組後置,而 XZ Premium 作爲還能維持信仰的一代則是選擇了側置指紋,因此後背的設計會簡潔一些。

最後讓我們以一張宣傳照結束開箱部分。

多說一句,官方附贈的保護套背後,也在相同的位置寫有「MIX DESIGNED BY XIAOMI」。

(後面還有:MIUI 體驗,線下聯動體驗等)

說說 MIUI

新系統開機一般都是選語言。浅羽這(應該是)大陸行貨的系統,開機竟然有兩個不認識也不太敢猜的語言…接下來的設定倒是比較常規,只是沒有設定 Google 帳號的一步,取而代之的是設定小米雲服務。啊,小米也開始做雲服務了…

MIUI 是國產各種魔改 Android 裏少數不自稱 OS 的一個,但是它對 Android 的改動還是比較大的。當然,改多了,難免會出現什麼詭異的事情。比如說浅羽的這支,拿到時附帶的是 MIUI 8,於是先更新到 MIUI 9。更新完成之後,除了系統的一些新功能之外,還意外地收穫了熒幕和電池容量變大的好處。

好的浅羽只是吐下槽。關於 MIUI,其實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畢竟是老牌的國內定製 Android。上一次用 MIUI 的時候,還是剛從 Android 2.3 到 4.0 的過渡期,也剛從 MIUI 4 更新到 MIUI 5,方塊的圖示和整體系統的貼心設計都是浅羽喜歡的。但是從 MIUI 6 開始,小米的整體設計也走上了圓角化,而浅羽在這個時期也換用了 Sony Ericsson / SONY XPERIA 手機,因此也沒有再去接觸國產系統。

進入 MIUI 之後,簡單安裝了 Firefox、Telegram 等一些常用的應用,然後就發現了一些設計上(?)的小問題:通知列在底色爲白色的情況下,內容並不會自動選擇合適的顏色,似乎被系統固定成同樣的白色了。另外虛擬鍵似乎除了主頁面會透明,在其他任何情況下都保持白色底色。

暫且放下這個問題不管吧,勉強用用。我們來辦理一張公交卡吧。然後選擇開卡了之後,發現系統版本過低。

浅羽倒是不介意更新一下系統,反正大不了解鎖了刷掉。問題是,MIUI 告訴浅羽系統已經是最新了呀?後來去論壇轉了一圈才知道,原來這個系統確實不是最新的,然而最新的 OTA 因爲出現問題被撤回了,而後端判斷卻沒有改。如果想要開公交卡,只能暫時先用開發版。

可是浅羽不想週週更新,還是等着吧。盼望着,盼望着,新包來了,於是浅羽也更新了一下。

可是更新完成就混亂了…小米乃還好嗎?乃還好浅羽也不怎麼好了,這到底是穩定版還是內測版還是內測穩定版…行吧,不管怎麼說,公交卡開卡終於能用了,就這樣吧…

浅羽覺得,MIUI 自從推出了幾代小米手機之後,細節上的功夫就有些欠缺了。尤其是在 MIUI 8 時,小米花費過多的力氣去推廣自己的生態,以至於其廣告之多,被稱爲 ADUI。但是,如果以一個國內環境普通用家的角度來看,MIUI 還是有不少在地化、人性化的優秀之處。比如短信智慧攔截,以及對運營商、驗證碼短信的內容解析功能,這都是浅羽覺得頗爲好用的功能。順便一提,登入了浅羽以前的小米帳號之後,七八年前的簡訊竟然同步了回來,翻着聊天記錄,頗有感慨。

隨着 MIUI 的迭代,MIUI內建並取代了許多 Google 套件以及其他第三方提供的服務,並且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在地化的特色服務。以現時(2018 年 4 月)的 MIUI 9 來看,「我的支出」即一個簡單記賬功能,「我的快遞」,「打車出行」和「行程預訂」,都是小米聯合第三方推出的內建服務,體驗雖然不能說好,但仍堪一用。另一點是 MIUI 與(國內)第三方 App 的互動,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些內建功能,都是可以透過 App 互動或者系統偵測的方式,自動地記錄消費、跟蹤快遞等等。而 MIUI 已經是中國大陸 Android 的一個事實標杆,而針對 MIUI 以至於小米推出的各項功能,第三方也會積極接入。比如支付寶、淘寶、WeChat 等,在 MIUI 上可以體驗到連 Pixel 都享受不到的指紋支付等(呵呵)。當然,這對於整個 Android 的正常生態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爲其根源在於國內的廠商不使用、不支持標準指紋(以及未來其他的認證方式)API,轉而各家推行一套自己的 API。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顯然「有沒有」這個問題,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相比較 XZ Premium 動不動就一天兩天的續航,MIX 2 一般是一天一充,有的時候甚至是需要兩天三充的。當然這個對比並不公平,因爲現在 MIX 2 已經裝滿了各種國產毒瘤,而 XZ Premium 只保留了必要的毒瘤,並且有 Greenify 和 Island 的輔助,問題並不大。但是 MIUI 作爲國產系統,而且定位是大衆向,浅羽覺得還是 MIUI 應該自己去做好這些工作的。當然了,如果同樣的環境放到 XZ Premium 上,也許表現只會更差吧。

硬體體驗與線下聯動

爲什麼先開了箱,結果硬體會放到軟體後面說呢?因爲對於手機來講,硬體的設計並沒有太多的可顛覆之處,而且更多地要去適應和配合現有的軟體。所以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浅羽才能以現在運行的 MIUI 以及各個應用程式在 MIX 2 的硬體上的使用體驗,給 MIX 2 本身打分。

要說 MIX 2 的硬體,無論如何都是繞不開它的一大賣點即熒幕的。MIX 2 有一塊 18:9 比例、1080×2160pixels 的不知道到底是 5.99 吋還是 6 吋的熒幕,正面具有超窄邊框設計,並且四角都有半徑約 2mm 的圓角設計。圓角設計使得熒幕的實際顯示並不是如截圖般完全,浅羽也並不喜歡這樣的設計。不過配合上 MIX 2 本身以圓角矩形爲主的設計風格和 MIUI 整體的系統風格,倒也不算違和。與 Sharp AQUOS Crystal 類似,這塊熒幕佔領了正面大部分的位置,做右側和上側的邊框都被削減到 1mm 左右並且採用了弧邊的設計,下側則留有 8mm 左右的空白,並且放置了前置相機模組和其他的感測器。這樣的熒幕,在觀感上,單頁的內容會較多一些,不過經常觀看的 YouTube 上視訊以 16:9 爲主,這樣左右的空間就被浪費掉了。如果是觀看電影,體驗應該會好一些。使用上來講,偏長的熒幕比例導致浅羽無法單手完成一些操作;另外,較(SONY Xperia 而言)窄的上下邊框,導致橫屏觀看影片時不能握持前面板,同時 MIX 2 也並沒有配備如 Xperia  XZ Premium 般的正面立體聲揚聲器而是集中在了底部,這樣就導致了遊戲和影片的體驗下降。窄邊框設計同時還會導致浅羽在拿起 MIX 2 或者操作偏上的部分時,會誤觸左右下角。因此,縱然已經不是第一代產品,MIX 2 的所謂「全面屏」設計在吸引眼球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戰用家的習慣

當然,針對作爲最大賣點的「全面屏」,小米在 MIUI 中也設計了「全面屏手勢」的功能。這項功能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設計有的,而是後期通過系統更新的方式添加的功能,更新的時間也是比較晚的,或者至少給 MIX 2 的更新是比較慢的。

這個繁體中文的翻譯缺失問題浅羽不想吐槽了。「全面屏手勢」以從熒幕底部上滑爲主頁鍵,左側或右側邊緣向內滑動爲返回,底部上滑並停留爲多任務,總體的操作還是行雲流水的。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即從左側向內滑動是 Android 的標準 Drawer 觸發方式,此時 MIUI 的判定上會出一些問題,導致最終觸發的是返回操作。另外,多任務的切換還是略微顯得複雜,同時導航列的缺失也使得快速喚起 Mi Pay、最近任務切換等功能無法使用。總體而言,「全面屏手勢」的體驗,倒是蠻不錯的,畢竟操作基本參考 iPhone X,而且可以不用看到難看老是一篇慘白的導航列如果加以更多的優化,「全面屏手勢」也還是一個不錯的交互方式。當然,Android P 應該是也使用了類似的手勢,具體如何就拭目以待了。

至於其他的方面,與普通的電話就沒有太多的區別。揚聲器據稱是經過改進的,實際用起來也清晰、洪亮,沒有問題;前置攝像頭,沒有太多可想的,並且官方也配合 App 給出了倒置 180° 的使用方式,尚可接受;指紋識別不在最舒服的位置上,但是實際用起來也不是那麼不可接受。也許最大的問題,在於陶瓷材質的運用,導致整機非常地重且墜爪子,大概只有索半斤才能與之相比了。不過,至少配重方面,MIX 2 做得不錯,不會出現重心偏移或者分佈不均的情況。發熱方面,MIX 2 屬於 Snapdragon 835 的正常水平,並且最多就是一個暖手寶而不至於燙爪。

線下聯動,其實也沒有什麼可聯動的。當然,主要的原因是浅羽並不是合格的 Mi Fans,而小米的其他產品也就僅限於官方附贈的保護套和小米 LED 隨身燈增強版。沒錯,就是 CNY 19.9 一個的那個插 USB 口可以調多級亮度的便攜燈。也許和米家的生態鏈產品一起,會有 XPERIA 與 BRAVIA 聯動的驚喜。不過,NFC 的存在還是給 MIX 2 獨立存在時候的聯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個小米官方稱爲「黑科技」的 NFC,除了當作傳統 NFC 使用之外,也與銀聯合作推出了 Mi Pay(對位 Apple Pay),以及聯合國內各家機構,領先 Apple Pay 推出了公交卡服務。當然,這些只要有第三方的支援,透過 Android 本身的 HCE 能力,技術上都不是什麼難事;難恰恰就難在第三方支援中國大陸的生態環境自成一體,而移動支付的發展勢頭又過於迅猛,除了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背後的兩家有做在地化的工作,其他的廠家大多還不服水土,其中當然也包括 SONY。當然,銀聯閃付以及各家銀行都有在推自己的 App,也可以做到支援銀聯閃付;但是公交卡,目前爲止浅羽只見過可以充實體公交卡的,還沒有見過公交卡的運營商能夠透過 HCE 提供卡模擬的。功能尚且不一定能實現,更別提 Mi Pay 與 MIUI 的高度整合與統一設計能夠帶來的使用上的愉悅感了。

但是 MIUI 翻車永遠不在設計上,是在體驗上。比如說,小米公交卡就出現過誤刷。反饋到官方,客服的回覆卻堪稱平淡。具體來說,不但沒有立即查詢後臺記錄並且退回款項的行動,同時還要求用戶協同除錯。「下次您遇到的時候」?意思是說這個經常會出問題是嗎?好在隨後的幾週間,都沒有再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Mi Pay 在功能上沒有問題,卻同樣是在細節上做不好。比如說同樣的一張卡片,卡面在 Apple Pay 上是正確的,但是 Mi Pay 則無法識別。隨後嘗試了多張卡片,發現有的卡片是可以正確識別的,有的卡片無論如何都不行。但是這些卡片在 Apple Pay 中都是正確的。

你說,好好的公主殿下,怎麼就變成了金葵花呢?再者說,郵政儲蓄的卡片也是淘寶聯名的卡面,不應該這麼綠的,還好它不在上面。雖然都是不影響實際使用的功能,但浅羽真的不想說「瑕不掩瑜」:想要成爲產品的領導者,就必須給到用家完美的體驗細節。尤其是,MIX 2 的硬體設計以優秀說並不爲過,卻經常因爲軟體的問題,而出現莫名其妙的體驗缺失,這實在是令人惋惜。

總結

標題裏浅羽寫到了「國內的移動生活」,可是目前爲止,浅羽只講到了 MIX 2 的外觀,設計,體驗。爲什麼呢?因爲使用 MIX 2 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體驗國內的移動互聯網。也許因爲這只是一臺備用機,一向對 App 稍有潔癖的浅羽,也就把它當作 iPhone 一樣用,使勁裝各種國產毒瘤,只要有可能用到就會安裝。配合上 MIX 2 的雙卡特性以及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網路支援,再加上國內互聯網巨頭聯合運營商推廣的王卡、寶卡等,許多浅羽曾經放棄的手機應用,在 MIX 2 上又存在了。MIX 2 很好地替代了 iPad 用來放置國產毒瘤的功能,同時也引入了諸如小米公交卡等大法不能給、iPad 不支援的應用。

擁有低調而出色的外觀,背後是建設着生態圈、掌握着諸多資源的小米,MIX 2 理應成爲一款優秀的移動裝置。而 MIX 2 實際上也很優秀,只是並沒有優秀到讓我能夠放棄 Xperia XZ Premium——儘管後者的體積較大(但是比較輕)、系統在地化水平不夠、與中國大陸生態脫節,但在浅羽更在意的體驗方面,MIUI 能做到讓人驚喜,卻沒有讓人舒適。

在 MIX 2S 已經發佈並且售賣的今天,體驗 MIX 2 似乎顯得過時了。然而對比之下,MIX 2S 的雙攝像模組、Snapdragon 845 和無線充電,都並沒有能解決最根本的體驗問題:這些問題,大多都出在軟體上,必須要靜下心來,不是宣傳什麼「黑科技」,而是認真落實每一次用戶反饋、認真揣摩細節,才能徹底解決。小米從一開始的「沒有設計的設計」的 Mi 1,到現在的 MIX 系列,已經在硬體上和工業設計上做到了這一點;如果能在軟體上也做到,那麼最終交出的答卷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

再回頭看看全文,如果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浅羽也能這麼滔滔不絕、有理有據該多好。


發表於

發表在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此網站使用 Akismet 以減少垃圾留言。 瞭解你留言資料會被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