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羽近期無論如何都無法連線家中的 VPN 伺服器。起初浅羽以爲是 OpenWRT 設定問題,但幾經調整都無果。偶然查看了 VPN 伺服器的日誌,才發現客戶端其實已經與伺服器取得連線,卻無法成功認證。回想近期對網路的調整,浅羽開始懷疑 Clash 的問題,最終透過調整 iptables 修復。
標籤: Network
ARM 平臺 DiskStation Manager (DSM) 的一些集錦
ARM 平臺的 DSM 效能普遍不強,加上官方的限制,整體可玩性確實無法與 x86 平臺相比。但由於 DSM 本身基於 Linux 的特點及第三方的努力,還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多少還能更有趣甚至實用一些。
礦渣「貓盤」與輕量個人 NAS
貓盤不僅外觀漂亮,而且本身就定位「共享智能硬盘」「智能硬盘」,目標是「让硬盘变身网盘」。加上不太多見的 2.5 吋單磁碟槽配置,用貓盤做一個小巧好看的便宜玩具 NAS 似乎就更理所當然了。
關於半夜艹貓的這檔事:中興 ZTE ZXHN F677V2 ONT 設定橋接
租了中國聯通的光纖入戶,發現 PPPoE 撥號竟然上不去了;但時間已經到半夜,撥打聯通的客服,試了二三十次才有人工客服接報修,而上門處理至少也是白天的事情了。透過更換網口、網線、電腦直接撥號判斷,應該是 ONT 側設定出了問題。反正放着也是不能用,乾脆自己重新設定一下吧。
曾售 1899 的礦渣,靈車競鬥雲 G-DOCK 2.0(P&W R619AC)上車及 TTL 灌系統
聽聞有新的礦渣路由器,單台 CNY 90 不含郵費,有 ipq40xx + 512MB RAM 的、雙頻 1200Mbps 無線和全 1000Mbps 接口可以玩。其實競鬥雲 2.0 本身效能不弱,如果玩玩透明代理、去廣告等之類的家庭網關的玩法的話也算得上是 C/P 值出衆了。加上好拆、好擴展的特點,可以說附加值不低。不過雖然內建 mini PCIe 但卻別有用心地限制了功能,因此完全發揮靈車的漂移能力還是需要一些動手能力的。
Linux Kernel 踩坑:參數 rp_filter
偶然發現 RHEL 的一個詭異現象,如果在有兩個活躍網路裝置的情況下,分到同一個段的 IP 地址,那麼之後最後
透過 VLAN 從不同出口獲得 IPv4/IPv6 地址構建雙棧網路
換了 CPE 使用 LTE 網路作爲家裏的主出口後,淺羽發現這神奇的國內特供版 CPE 不能支援 IPv6,於
斐訊 K3 上車,開啓 Telnet、刷已 Root 版官方固件和 Merlin
斐訊的車越開越猛,而且「新」品 K3 的 AC3167 能力,起碼聽起來是很誘惑的,並且硬體規格也不錯,沒有明顯短板。但是因爲不想投太大的本金,所以京東上車,白條 12 期。事前專門資訊了客服京東是否可以參加 K 碼反現,客服非常果斷地表示沒問題。這樣膽子就大了。等了兩天降價一點點,果斷下單了。
在國科大(UCAS)宿舍配置 IPv6 穿透
UCAS 也是有原生 IPv6 的,並且採用 SLAAC 的方式可以獲得一個 /64 的地址段。這個方式比起你破郵用 DHCPv6 發 /128 來說原始(並且講道理)了不少,就有了做穿透的條件。
入手 Linksys WRT1900AC 作爲 AP,刷 DD-WRT 固件
MW4530R 開始不穩定了,而且官方系統功能性太差,OpenWRT(LEDE 的那種 OpenWRT)下無線效能又不堪入目。本身這個裝置就是用來做接入點的,這樣其實不怎麼能忍。正好某寶雙十二有活動,看了很久各家的雙頻 AP,價格都很高,反而是旗艦的家用無線路由器價格還不錯,於是超低價入手了 Linksys WRT1900AC v1。入手時自然是官方系統,各項設定都非常簡單。不過,用了幾天,發現手機上無線速率只有 400Mbps,設定裏看 5GHz 網路又只有 HT40 模式,於是動了刷第三方韌體的念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