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配版隨身小相機:Panasonic Lumix GM5 和它的小夥伴們

已經入手 Panasonic Lumix GM5 一年餘了,拍攝的照片也已經有千張,卻一直都沒有發過一篇開箱,只是零散發過一些嘟文。起初敗入 GM5 只是當作小巧可愛的玩具,巴掌大的體積使它僅次於前代 GM1 成為世界第二小的 MFT 機身;但最終它變成了浅羽最常用的隨身相機。相機系統中,購入機身只是第一步;在與它一同度過的日子裏,浅羽也嘗試了許多的配件,最終成為了現在順爪的滿配版 GM5。

機身和鏡頭搭配

爪賤新添的玩具相機

一直聽聞 MFT 系統的種種好處:輕便、(相對)廉價、電子系統好等等,加上松下 GF 系列確實價格不高、復古外觀好看,還有針對我們女孩子的粉色系配色,就草上了。不過等到真正買的時候,發現還有號稱「本格一眼性能を凝縮した世界最小高品位ボディ」的 Lumix GM1 以及「EVF搭載で世界最小のミラーレス一眼」的 Lumix GM5,宣傳圖上看着甚至比人類手掌還小,縮在手心裏嬌小可愛。

相比 GM1,GM5 除了追加 EVF 和熱靴外,錄影有1080P60(GM1 只有 30fps)、支援眼睛對焦和新的 240fps AF,體積卻還是 GF 系列、RX100 系列的水平,只比 GM1 略高。加之 GM1 的愛瑪仕橙雖然好看,但 GM5 的正紅配黑色也很棒,就它了。

隨身鏡頭羣

MFT 系統有著完整而且多樣的鏡頭群。GM5 的跟機 kit 鏡是 12-32mm f/3.5-5.6 Asph. Mega O.I.S,屬於一枚輕便型的餅乾鏡,普遍對它素質的評價相當不錯,當然前提是相對於 kit 鏡的定位和體積。浅羽也曾經用過一段時間 12-32mm,總體的印象與網路評價差不多,但唯獨使用前需要先旋出一段距離讓鏡頭伸出才可拍照,略顯得麻煩了些。雖說這樣換來了收納時的些許厚度優勢,並且無反系統開機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這個動作,但偶爾著急抓拍或者忘記,就顯得比較尷尬了。

偶然瞭解到松下還有一款 X VARIO PZ 14-42mm f/3.5-5.6 Asph. Power O.I.S.,採用了電動變焦設計開機時可以自動伸出鏡頭,這樣就解決了一個小尷尬。另外,雖然廣角端犧牲了 4mm(35mm 換算)的視角,但長焦直到 84mm(35mm 換算),可以拍攝更加集中的畫面。另外,如果實在饞廣角,還可以使用 DMW-GWC1 廣角附加鏡獲得 22mm(35mm 換算)的視角。有這樣的好處,浅羽就找機會在網路上用 12-32mm 換了一枚 14-42mm。

雖然 12-32mm 和 14-42mm 都是輕薄的鏡頭,但畢竟還有一定厚度,最多也就是個「蛋糕鏡」。而 MFT 系統內,真正的「餅乾鏡」其實也有不少選擇:

  • Lumix G 14mm f/2.5
  • Lumix G 20mm f/1.7 I & II
  • Olympus 9mm Fisheye
  • Olympus 15mm f/8 機身蓋系列

浅羽一開始在 14mm f/2.5 和 20mm f/1.7 之間猶豫,後來機緣下先嘗試了前者,發現這顆鏡頭的外型直徑和 GM5 很搭;後者因爲直徑稍大一些,裝上後下沿會超出 GM5 的機身。由於 GM5 只是加高的 GM1 的上側,卡口位置並沒有大的變化,因此 20mm f/1.7 II 可能搭配 GF 系列或者 GX 系列會好一些。不過 14mm f/2.5 雖然光圈稍大一些,但又沒有了防手震支援,有時需要和 X14-42 之間取捨一下。

GM5 搭配 X 14-42

至於 Olympus 的機身蓋系列,浅羽也集齊了一套 15mm f/8,黑白銀紅四色都頗爲好看,可惜質感略微差了一些,塑料感比較重。不過由於這個系列本身的厚度就很小,上了機身之後,除去卡口厚度,相機整體是幾乎是平齊的,可以輕鬆裝進外衣甚至裙子的口袋,成為真正的「口袋機」。雖然光圈比較小,但白天掃掃街沒有問題,還帶來了可以超焦距拍攝的優勢。有時浅羽喜歡帶著它出門隨便拍拍,配合機內的黑白預設,再加重一些顆粒感,很有意思。唯一是要記得打開「無鏡頭拍攝」選項。

GM5 搭配紅色 Olympus 15mm f/8

握持配件

GM5 系列的外觀很像 Leica 一貫的圓形機身,缺少手把作爲受力點,因此改善握持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增加手把。比較常見的手把有兩種:一種是透過鎖腳架的¼吋螺絲孔固定的手把;另一種是直接黏貼在相機上的小手把,通常用在便攜 DC 上。

晟崴推出的松下 GM1 專用快裝板 PPL-GM 就是屬於前一種。雖然本質是快裝附件,但它附帶了一個手把,而且快裝部分能拆下成爲純粹的手把,同時能墊高相機,這樣在搭配較大口徑的鏡頭時可以平放在桌面。晟崴 PPL-GM 本身也是航空鋁 CNC 加工的,並且做了陽極氧化處理,質感沒有問題重量倒是比較偏輕。同時它還做了一個原廠配件沒有的定位柱,可以解決手把前後移動的問題,當然這對與上快裝的意義可能更大一些。長得差不多的原廠配件 DMW-HGR1 也是一個好選擇,手把上精緻的蛇皮紋路,再一次讓浅羽想到松下與徠卡的曖昧關係。

Mekee 穩定木手柄雖然號稱是給 RX100 系列設計的配件,但浅羽收到後發現和 GM5 很貼合,尤其是圓角邊部分堪稱天作之合。穩定木的顏色很漂亮,質感則是比較細膩的磨砂,沒有木質粗糙的感覺,略有些滑。不過重點是,本身是打算買來貼在皮套上的,結果由於皮套的釦子在正面擋住了粘貼位置,只好作罷。

國產配件大廠 COTTA 也給 GM5 出過指柄,並且還註明 Leica D-Lux (Typ119) 可用。當然後者其實就是 LX100 II 的貼牌,而 LX100 系列長得就像不可換鏡的 GM5,所以通用起來自然問題不大。說回指柄本身,雖然是小物件,但整體一塊鋁,表面細磨砂,非常精緻。浅羽選擇的黑色款,比較搭配紅色的 GM5;表面的噴漆細膩,和機身噴漆的質感接近。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出廠就會有些許邊緣磕碰和掉漆痕跡,另外指柄的長度會略短,需要用大拇指去夠它。

燈光系統

燈光系統算是 GM5 特有的幸福煩惱。作爲用熱靴換 EVF 失去內建閃燈的補償,松下原廠在包裝內附贈了一支 GN7 出力的 DMW-FL70。然而這盞燈除了能彌補一下沒有內閃的缺憾之外,搖頭、俯仰一律缺席,甚至連跳閃都做不到。因此如果有日常日常拍攝人像的需求,使用閃燈補光的情況下,還是另購更好。

同屬 MFT 陣營的 Olympus 有一款 FL-LM3 便攜迷你閃燈,原本是作爲 OM-D E-M5 Mark II 的配件推出,還附贈一個小黑絨布袋。爲了配合 E-M5 的風格,它的造型比較剛硬體積搭配 GM5 雖然還是稍大,但也不會顯得不和諧。功能上來說,出力依然也只有 GN9.1,不過「燈頭可以向左/右、水平旋轉 180 度與及最多可以向上擺動 90 度」,可以「提供全面的跳燈能力,帶來更柔和的燈光效果。」,在室內各種角度跳閃補光非常實用!加上「防塵防水滴能力」、「亦可作無線閃光控制」,二手充新品相拆賣只需要 HK$200 不到,完全值回票價

這支閃燈也有一定限制,首先相容性方面可以說是給 GM5 量身打造。具體來說,Panasonic 這邊只有 GM5 和 GX8 可以用到這支閃燈,而 GX9 及更高階的其他相機,由於熱靴是 3+1 的設計,缺少給閃燈供電的左上觸點,所以接上後是根本不會有反應的。然而 GX 系列除了 GX8 都有內建閃燈——所以倒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另外,Olympus 的熱靴前端有設計一個窄槽,而 FL-LM3 的熱靴也對應地突出了一截,需要磨掉這段多餘才可以穩固地安裝在 GM5 上。幸好便宜貨的熱靴是塑料的,用 MUJI 美工刀裁上半個小時一下就解決了。

當然,說到燈光系統就繞不開 Profoto,然而太貴,所以還是說 Godox 或者叫神牛。神牛的無線 X 系統引閃器有 X1、X2 和 XPro 三款選擇,尾綴爲「O」的「奧林巴斯口」即是針對 MFT 系統的型號。最專業的 XPro 本身體積就和 GM5 有得一拼,大小比例顯然不合適;X1 與 X2 的價格差別不大,主要看對功能及操作的需求。當然也可以選擇 TT350S、V350S 之類的小型機頂燈,既解決了沒燈的問題還能當主控燈用,只是體積當然比引閃器更大引閃功能也較弱一些。浅羽自己本身在 Nikon 的 DSLR 上用 Godox X2T-N,放到 GM5 的熱靴上比劃了一下感覺體積還是略大,所以並不打算給 GM5 配引閃器。

裝上 FL-LM3 後整體比例很和諧

攜帶和收納

手繩和肩帶

有了相機,來一條繩子是必不可少的。浅羽一向喜歡紅色,但沒有對皮質特別鍾情,就挑了一條 Cam-in 的尼龍編織手繩。手繩雖然是尼龍的料子,但是總體比較軟,也不會磨手腕。從長時間的使用來看,它自身沒有嚴重的磨損,而且正紅色而比較耐髒。

雖然大多數時候 GM5 是一款「口袋機」,但出門遊玩如果還需要頻繁地從口袋掏出來、放回去,實在也不是什麼很好的體驗。好在 GM5 身材嬌小也輕巧,直接掛在脖子上也完全不是問題。背帶方面浅羽就沒有特別挑選,只是以好看爲主要訴求,購買了馬雲家爆款貓咪肩帶。帶子整體是比較寬的頸帶,並且帶快拆扣,不需要掛在脖子上的時候也可以很輕鬆地拆下。

皮套

原廠 DWM-CGBM 半包皮套

原廠的皮套其實不是給 GM5 設計的,而是為 GM1 和 GM1S 設計的。不過由於 GM5 實際只比 GM1 系列高了一些,多出來的 6mm 厚度也只是在 EVF 和小握把上,所以實際機身尺寸和倉位開口是完全一致的。這同時也就意味著皮套是通用的

官方皮套原本的定價不低,不過由於 GM 系列停產,出清庫存的價格只要 CNY 50 不到。皮套的表面是革面的設計,質感和做工都相當不錯,比較粗糙的紋路也帶來了一定的止滑效果。同時,皮套底座將整台相機墊高了約 8mm,這樣搭配 25mm f/1.7 等更粗的鏡頭時,理論上可以在桌子上放平,不會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相比許多手把和保護套,官方皮套最大的好處是在電池倉處設計了開口,不需要卸下皮套就可以直接更換電池和記憶咭。

可拆卸但是螺絲是凸出的

但這並不是說官方皮套就是十全十美的存在:皮套和機身是透過固定腳架的 1/4 吋螺絲連接的,而皮套附帶的螺絲在固定好後竟然是突出的!所以看起來很好的皮套,卻會導致相機沒有辦法好好地平放在桌面上,可能是松下覺得 GM 系列體積太小了所以不會有平放的機會?

TP Original 真皮皮套

由於 Lumix GM 系列本身比較小眾,所以相關配件的選擇就更少一些。第三方皮套方面,TP Original有一款針對 GM1 系列的半套。浅羽先前給 D850 配過這家的半套,所以心裡也對它家的質量和做工大概有個底,更主要還是看上了上完螺絲後可以在桌面放平的設計。

TP Original 每款皮套的包裝都大致相同,因為剛好趕上活動所以還贈送了一根真皮手繩,不過因為浅羽其實沒有很喜歡它黑黑的顏色所以也沒有用上。皮套整體的設計和官方款差不多,不過表面是細膩的手感,相對來說浅羽更喜歡粗革面。電池倉同樣也有開口,這是挑選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不同的是鈕扣設計在了前方。下方的 1/4 吋螺絲與 D850 款不同,需要自行找硬幣擰緊,不過固定後確實是完全在皮套底座內的,不會影響放置,這樣很好。

皮套底部齊平

這款也有一些浅羽不太喜歡的點。其一是先前提到的鈕扣位置,因為購買時沒有注意,直接導致了粘貼小手把的計劃泡湯。另一個是 TP Original 的皮套會在底座底部印上它家的大 Logo,雖然沒有很難看但是浅羽更喜歡無印的感覺。

收納袋

LX100 這種口袋機有很多皮製收納袋可以選,考慮到 GM5 機身的體積甚至還能更小一些,搭配合適的鏡頭當然就可以順利放進收納包了。浅羽按價格挑了一款 BBK 背包客的收納包,是否真皮浅羽當然是看不出來,但較厚又軟、內襯還有值絨,收納保護是足夠了。網上通路銷量不錯的 Mekee 真皮收納袋其實也差不多,當然價格更高一些,但顏色可選更多,浅羽也入了一個粉色的使用。

實際使用中,GM5 搭配上了 UV 的 14mm f/2.5 勉強可以放進收納袋,主要還是鏡頭的突出影響了口袋的閉合。論便攜性,LX100 等隨身機的一大強項其實正在於關機後可摺疊收入機身的鏡頭。所以如果出門背包的話,馬雲家爆款絨布收納袋會更實用一些。浅羽挑選了一款帶幸運草圖案的絨布袋,選擇最小的尺碼,剛好放下一機一鏡外加替用電池和閃燈。例如 GM5+50mm f/1.7 放上,14mm f/2.5 和廣角附加鏡 DMW-GWC1 放在單獨的鏡頭袋里墊在下,電池和閃燈裝在兩個小側袋裏。不過這樣需要反裝遮光罩才能輕鬆地取放。

個人化附件

松下的原廠熱靴蓋質感一般,不過尾部是帶有卡扣的,完全插到底會有「喀嗒」一聲,很有特點。不過如果喜歡更好的質感,可以選擇第三方熱靴蓋,比如手工打造的全鋁櫻花熱靴蓋或者 Nikon 原廠不銹鋼

考慮到松下和徠卡不明不白的曖昧關係,浅羽還重金購買了山寨仿製 Leica 可樂標的貼紙,貼在鏡頭右上。可嘆 GM5 的體積之小巧,以至於比較容易買到的最小尺寸 1cm 直徑都顯得有些大,不太好選擇粘貼的位置。

至於 Leica 用家一貫喜歡展示的露白,在 GM5 上就略微欠奉了:一是無銅可露,二是自然使用磨損也不能算是個人化啦。不過正如 Jobs 對於 iPod Classic 的不鏽鋼背面的看法:每一道磨損和掛擦都是個人的痕跡。浅羽的這台 GM5,因為日常攜帶和使用頻率都很高,因此刮蹭掉漆是絕對少不了的,甚至還有前一任擁有者留下的撞擊凹痕。但一年間可以記錄下過千張日常照片,作爲拍攝工具來講,GM5 是真正實用、可用、好用的代表。

前一任擁有者留下的最重的痕跡

發表於

在〈滿配版隨身小相機:Panasonic Lumix GM5 和它的小夥伴們〉中有 10 則留言

  1. 「YIR」的個人頭像

    好详细的gm5,我也喜欢这款小机器,爱不释手。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其實這篇有很多方面都沒有提到,包括開箱、機身參數等等,因爲網路上相關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同時還可以下載參考 PDF 手冊,甚至可以輕鬆做到比許多用家還要瞭解機器。但是,網路資料對於原廠或第三方配件的介紹甚少,而且往往一句話就帶過了;討論版對於鏡頭、附件的搭配討論也不多,而且往往比較分散。所以這篇就集中在記錄浅羽在使用上的相關經驗上,因爲事無鉅細所以就顯得比較詳細了😛。以後介紹一些其他 3C 的文章應該還是會保持這個思路,畢竟追新追快是比不過專業媒體的(笑)。

      1. 「YIR」的個人頭像

        不会吧,gm5相关的文章少之又少,几乎找不到。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不應該呀。GM5 發表時,主要的媒體應該都有報導和開箱測試,畢竟小巧又內建 EVF(EVF搭載で世界最小のミラーレス一眼)的機身還是非常引人矚目的。當然,比起同期的 GM1 / GM1s,兩倍甚至三倍的價格讓 GM5 顯得 C/P 值相當低,同時僅僅靠一個 EVF 又不足以說服所有猶豫的關注者,因此購入者較少也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是找不到相關資料的話可能原因有二:一是關鍵字找錯,找「評測」可能就會少,「開箱」就不少了;二是 GM5 在大陸地區發售較晚,而且價格較高,如果找日本、香港、臺灣乃至美國、澳大利亞的相關文章會更多。相比之下,中文資料確實較少(還要算上轉載),討論串的數量可能也不會更多。

          1. 「YIR」的個人頭像

            真的欸,中文的实在找不到一两个,很是羡慕会英文的。

          2.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翻譯一下,都可以看😉

  2. 「s」的個人頭像

    以前不怎么关注M43,这么多年过去反过来看这帖子还挺有趣味的。
    今天看到楼主的镜头都是近期我调研过的,比如O 15mm/f8饼。还有3D镜头也看着挺好玩。
    没看到这个站点PO什么实战照,可惜。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畢竟餅乾鏡基本也就是這些選擇,說選擇多也是相對其他系統而言,定價都不高倒是真的。我後來爲了那個机身盖鏡頭又收了一台 GF2。
      使用 3D 鏡頭不能拍攝 RAW,會強制在機內合成 MPO。我試過遮蔽觸點接上機身,看到畫面畸變是非常嚴重的,沒有機內自動矯正是不太能用。不過好玩也就夠了。

      其實這些所謂的樣片網路上有很多了,有不少拍攝得都很不錯。
      我拍攝水平不高,只是有時候會接拍一些靜物或者人像,外景基本上拍了想起來就發在社交網路上,發完了就算了。
      以前也有用過一些網路相冊,也有想建置一個公開的相冊站點,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好用的平臺,這件事情就擱置了。

  3. 「Rossi」的個人頭像
    Rossi

    我也很愛用gm5 一直到現在 都很喜歡
    我是用綠色的

    1. 「櫻川 浅羽」的個人頭像

      綠色款的很難買欸,記得好像只在日本本土發售。正面的蒙皮好像還是斑點紋路的,看起來就很特別。

      不過銀色的部分總感覺會掉漆?我另有一台 GF10,是粉色配金銅色的,就有些掉漆了。
      而且我買了太多支黑色鏡頭,還有很多配件都是黑色的,到現在還頭痛色系的搭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此網站使用 Akismet 以減少垃圾留言。 瞭解你留言資料會被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