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羽的第一把 HHKB 是四年前 Ex 贈送的 HHKB Professional2。這把 HHKB 一直用到畢業,然後爲了湊鍵帽又買了白色的 HHKB Professional2 Type-S。再後來,因爲強迫症,讓桌面儘量少線纜,猶豫再三還是頂着差評入手了 HHKB Professional BT。
HHKB Professional BT 入手到現在已經四月有餘,也一直在工位上高強度地使用。總結起來,它和它的家族一樣,是一把個性很鮮明的鍵盤。
並不先進的硬體參數與能接受的無線體驗
既然是無線,首先談談續航:浅羽一般每天從十點左右開始,幾乎不間斷地用到晚上七點;一週五天,加上週末的半天,一週約能用到 50 hrs。在這樣的使用強度下,HHKB Professional BT 約 2 個月不到就要更換兩節 AA 電池(三號電池)。這樣的用量不可謂不大;但考慮到它不支援 BLE[^1],倒也算是正常範圍內。浅羽自己也有一些 Eneloop 電池,所以堪稱糟糕的續航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就是。
藍芽鍵盤另一點令人在意的地方就是延遲。使用 HHKB Professional BT 打字,初上手時確實能感覺到一些延遲,相對 Unifying 或者其他無線方案還是很明顯的,在藍芽鍵盤中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但是考慮到大部分情況下,這把鍵盤的作用是打字、命令,簡單習慣之後,很快就可以忽略掉延遲。浅羽的打字速度算是較快,正常輸入中也完全不會碰到問題。
不同的結構帶來特別的打鍵感
打鍵感方面,普遍的說法是採用靜電容結構的 HHKB 家族,觸感會接近薄膜鍵盤。實際上,上手時確實會接近薄膜鍵盤,而相比起 Cherry MX 機械軸體會感覺到過於輕盈。HHKB 家族的觸發壓力爲 45g,但由於結構中膠碗的獨特屬性,按鍵在過了臨界點後會主動地沉底,給到足夠的確認感。另外,HHKB 系列的敲擊聲音實際也並不小,更不亞於 Cherry MX 紅軸;Type-S 由於有特別設置的消音結構,所以敲擊聲音會小一些,但總的來說主要體現在聲音頻率更低而非音量更小。當然,Type-S 的消音結構也導致手感的變化,相比 Professional2 和 Professional BT 更加柔軟。
和手感一樣玄學的是鍵帽觸感。原裝的 PBT 鍵帽觸感已經足夠柔軟,同時表面細膩的磨砂紋路讓爪尖能在其上流暢地滑動而又不至於經常打滑。
低調內斂而復古的外觀設計
熱昇華工藝的刻印也非常優雅,黑色款鍵帽甚至採用了低調的同刻(黑底黑字)設計。不過即使這樣,浅羽還是給白色的 Type-S 換了一套鍵帽,心裏果然還是覺得日文字根的鍵盤很美呀。如果有機會的話,愛爾蘭文字根也是很想嘗試的。
後來推加的 BT 版本,爲了實現無線功能,在頂部加入了電池倉,並且形成了一條突出的部分,經常被人嘲笑「設計偷懶」。不過,在正常使用中,因爲鍵盤自身的高度和視角原因,並看不到電池倉,其實也算是很有意思的一點。
守舊而創新的傳統 UNIX 配列
至於 UNIX 之道?留意 HHKB 家族的鍵位設定就會發現,這是傳統的 UNIX 配列。相比 IBM PC 配列的鍵盤,包括 Sun Type 7 和 HHKB 在內的 UNIX 配列鍵盤下移了 Esc 鍵、調換了 Control 鍵和刪除鍵的位置,使得有大量 Control 組合快速鍵的操作更加方便友好。
60% 的 HHKB 家族配合 UNIX 配列,令到浅羽減少了很多爪子上的移動,並且配合 GNOME 3 和 macOS 都是非常舒服的。當然,很多討論也提到這樣的配列並不適合用 IDE 或者用 Windows 的人羣,也是料想之內。不過配合頂部 6 個 DIP 開關調整功能,其實完全能滿足大部分專業用家的需求了。
畢竟鍵盤這樣的東西,還是完全看個人的喜好。HHKB 家族,也正是浅羽爪子上的極愛之物;這篇算是在拖欠了這麼多年後,補上一番感想罷。
[^1] 官方參數是 Bluetooth Ver3.0 Class2 (Bluetooth HID 1.0 profil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