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高解析度熒幕並體驗 GNOME 和 macOS 的 HiDPI 表現

因爲工位上的顯示器壞掉了,所以跟 IT 提出要買新的顯示器。按照流程,購買小硬體只需要提型號並且 Manager 批之後就可以等着送貨。想了想既然要買新的顯示器,乾脆買好些的;但是太豪華貴的話肯定也不合適,所以因爲淺羽素來喜歡 DELL 的熒幕,就要了一臺 P2418D。

P2418D 定位是辦公顯示器,當然不如 U 系列那麼好;不過,QHD 的 2560×1440,加上霧面熒幕、窄邊框,以及 DELL 新增加的 ComfortView,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拿到之後,接上電腦,第一感覺是顏色很鮮亮,比起原先的 P2414H 要生動不少。GNOME 也成功識別了兩塊熒幕,並且自動調整解析度到了 QHD。不過用了十分鐘,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因爲同是 24 吋而解析度上到了 QHD,所以視野寬廣了不少。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相反,因爲解析度上去了,所以字變得特別小

這樣的話第一反應是去顯示設定裏調整一下縮放,應該放到 1.25x 或者 1.5x 就會比較舒服。然而打開設定項之後,淺羽驚呆了。

GNOME 不支援非整數倍縮放。用 100% 的話就是現在這樣覺得太小;用 200% 的話,仔細一算,相當於在 24 吋上使用 1280×720……怎麼都不太合適啊。

訕訕地打開 Tweaks,發現在「字型」選單下可以調整縮放係數,確實也可以支援非整數倍了,然而效果非常的糟糕,甚至文字都有些變形;仔細一想,在「字型」選單下的選項,怕不就是縮放了文字,然後別的元素給順帶調調大,當然不正常。

那怎麼辦?換 KDE 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只能先在 Firefox 調整網頁縮放到 133% 這樣子,Atom 也把字形放大,其他的應用程式拖到旁邊的 1080 的螢幕上去。你們 GNOME 啊,還是要再學習一個!

好在這臺配備 Xeon E3-1225 v3 的工作站,靠着 HD Graphics P4600 也算把一塊 2K 和一塊 1080 的熒幕拖得有聲有色,動畫什麼都比較流暢,調整好 Firefox 的縮放之後字型也清楚、漂亮。但是家裏的 MacBook Pro 13″ Mid-2014 乞丐款,應付 4K 顯示器就沒這麼輕鬆了。

講道理說,確實一塊 2K 一塊 1080 的熒幕,加起來渲染量都沒有一塊 4K 熒幕多。在 4K 渲染面前,Iris Graphics 都是那麼的吃力、卑微而渺小:掉幀很嚴重,晃動滑鼠都能感覺都遊標有延遲,甚至都讓淺羽動了換電腦的心思。問題倒不是出在 macOS 的 HiDPI 體驗上,而是 2014 款的 MacBook Pro 使用的核心顯卡確實比較弱。

其實淺羽對這臺電腦要求比較低,大部分時間是網頁、聊天、SSH 和 Steam 串流,所以對電腦的要求就是 4K 基礎操作流暢;本來 Mac Mini 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那麼多年沒更新了,最新一代的硬體也並沒有比這臺 MacBook Pro 更強。新的 MacBook Pro 帶 4K 熒幕問題應該是不大了,但是貴得有點離譜。

另外,還遇到一個問題,macOS 的輸出要麼是等效 1920×1080,要麼是等效 2560×1600。前者在 27 吋這個尺寸的顯示器上有點大,後者有點小;最後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等效 1920×1080,然後坐遠一些,進入老年人模式。另外 macOS 對 DPI 的熱調整和非統一 DPI 多熒幕的支援確實很不錯,不過偶爾還是會有奇怪的操作,結尾放一張來取悅一下看到最後的乃們。


發表於

在〈換裝高解析度熒幕並體驗 GNOME 和 macOS 的 HiDPI 表現〉中有 1 則留言

  1. […] MacBook Pro 的要求不是很高,之前換 4K 熒幕的時候就說過了,滿足輕度的上網就基本可以了;換新的又沒有 C/P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此網站使用 Akismet 以減少垃圾留言。 瞭解你留言資料會被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