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購入了第二支手機,「備用機」這個概念也愈發流行。第二支手機用來「備用」的地方有很多,往往也是「專機專用」,區分用途。
最常見的用備用機的理由應該是「多張電話卡」了:在這個到處都要手機門號的年代,公開號碼、私人門號分開已經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又或者一卡工作、一卡生活;再或者因爲計劃優惠,所以一卡通話、一卡流量。當電話卡越來越多,雙卡雙待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如果不想換「非洲之王」 TENCO 的四卡四待手機,只能多備一支手機了。多出的手機往往只用來接收簡訊或這電話驗證,。
隨着越來越多的屬性被附加在手機上,手機早已不是電話、簡訊能概括的了;手機之間不是相互取代的關係,而是而是漸漸地開始出現生態、區分「陣營」,被賦予更多「定位」和「屬性」,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往往是「大螢幕,我所欲也;單手操作,亦我所欲也」、「拍照,我所欲也;輕薄,亦我所欲也」;這種兩支手機分工合作,既佔盡了一支的優勢、又可以另一支形成互補。反而頗有一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意味了。舉例來說:一機打機、聽音樂、看影片,主打娛樂,電量隨心用;一機通話、訊息、支付,主打生活,保證全天候──這樣的「雙機黨」也是愈發常見了。近年來,手機換代很快,往往買了新款,舊的還用得好好的;如此正好以舊手機應付生活通訊,不用來回遷移和同步資料,而以新手機之最新硬體應付娛樂,可謂是兩全其美。同時,不同廠牌的手機體驗也不盡相同,兩支手機也可以作爲體驗之用、或作爲更換廠牌的過渡。更爲極端一些,有些手機遊戲會區分 iOS 和 Android 平臺的帳號,不同平臺之間帳號無法通用,也就不難理解許多用家在更換手機後依然保留另一平臺的裝置用作娛樂的現象了。也有人選擇儘量用平板解決一些需求,只把手機作爲通話和數據資料之用。這樣一直不更換的手機就是「主力機」,而時常更換的、較新的裝置反而成爲了「備用」。
浅羽自己也在使用多台裝置。浅羽的主要手機是 Hisense A5 Pro,它主打一塊電子紙螢幕,在戶外有絕佳的可讀性。對於浅羽來說,不出門時則將它當作傻瓜機(dumb phone)使用,大部分時候無需理會它;而出門在外時,它可以滿足最基礎的聯絡、地圖和支付需求,並且充電一次可以使用 3-4 天,無需特別計劃出門時間然後提前充好電。唯其更新率偏低、也不支援彩色顯示,因此使用其他裝置進行補充也是在所難免的。類似這樣傻瓜機爲主、其他裝置作爲補充的組合也非常常見,無論是不想頻繁充電、不想被太多訊息干擾或是踐行數位極簡主義的用家都不少。這種狀況下,其實到底哪隻手機是作爲「主力」、哪隻作爲「備用」都很難界定了。
最後,還聽說有人使用第二支手機的原因是工作要求:比如自己使用 iPhone,但工作運用到只能在 Android 上運行應用程式;比如自己使用其他廠牌,但是工作僱主對手機廠牌有強硬要求……這種爲了滿足某些要求而添置的手機,反倒更接近真正意義上的「備用」了──因爲不到非用不可的場合,可能不會真的去使用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