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 23 日,浅羽在 SONY Store 拿到了 Xperia 1,並帶着她完成了一週深圳、香港之旅。 2020 年 7 月 9 日,「這保護得,成色沒什麼可說的了」,一個陌生人類帶走了她;終究 Xperia 1 還是沒能成爲留下的那一個。
第一次上手 Xperia 1 就感到她和其他的妖豔賤貨不一樣:修長、輕盈、整體感強,21:9 的螢幕比例使她賬面上有 6.5″ 尺寸的同時,還保持了比大部分競品窄上幾個 mm——這微小的長度差卻極大地提升了單爪握持和使用的體驗。一切對稱的設計,保持了「全平衡」設計的精華;有深刻的「SONY DNA」,更有圓潤的握持感。
浅羽素來不喜歡劉海、黑瞳、長耳朵,而 Xperia 1 正是 SD855 機種中爲數不多的能提供一塊完整螢幕的選擇。當然,她不可避免地追隨趨勢配備了一款帶圓角的 OLED;但她的圓角半徑相對較爲小,也與方正的機身設計搭配。螢幕的規格看起來平平,號稱的 4K 解析度實際也只有長邊達到 3840px,但實際的色溫、色準和舒適度都是一流的。至於上下邊框寬度不一致的問題,看在完整螢幕的份上也就接受了;當然這個問題在第二代中得到了修正,同時也重新加入了正面的雙揚聲器設計。
側面是經典的側面指紋辨識,這很好;然而卻是與電源鍵分開的。由於機身薄,指紋辨識的區域很小,但靈敏度和辨識正確率還不錯,只是無保護的情況下指紋辨識器很容易被刮傷。可惜的是,配上擼背殼的保護殼之後,指紋辨識器的摸起來硌手、辨識正確率也急劇下降,幾乎不具有可用性。這時候就顯示出臉部辨識的好處——可是 Xperia 1 爲了保證螢幕的完整性做了一個寬大的額頭,卻只給到一顆 8MP 前置鏡頭,無論是廣角、黑白、紅外還是深度感測,總之第二鏡頭根本缺席,也沒有補光燈,自拍輔助沒有做到樣樣齊全。同時側面還是音量、指紋辨識、電源和實體快門的佈局,但說實話浅羽還是更喜歡音量在電源鍵下方的佈局。
因爲簡潔和高度對稱的設計,以上幾乎就是全部了——剩下的只有底部的 USB-C 和頂部的卡槽。USB-C 依然是無塞式防水設計,不過近年來應該也算是標準操作了。另外 USB-C 支援 DisplayPort over Tpye-C 和 HDMI over Tpye-C,可惜視訊輸出不但不是桌面作業系統介面,而且比例也固定在 21:9。卡槽依然是無需卡針可以直接抽取,並且抽取終於不會重新開機了,但……插入還是會導致重新開機。不過這一次雙卡 LTE、DSDA 和雙卡 VoLTE 都有支援到。
作爲索尼推出的首款三鏡頭手機,相機是 Xperia 1 繞不開的一部分。索尼大法在硬實力方面是肯定沒有問題的,首當其衝首先必須要提到的就是三顆鏡頭都有 OIS,比起某品牌宣傳的「三攝更好賣我選 OIS」,這次可以「大人全都要」。實際上配合上 EIS,整體的防手震效果確實超棒,無論是夜景、長曝光還是視訊錄製完全沒問題。浅羽平日用她錄影不多,但嘗試過手持兩分多鐘,畫面幾乎不會晃動,觀看的時候甚至感覺有架在三腳架上。三鏡頭內新增的廣角鏡頭,視角只到 16mm,但略帶魚眼效果很震撼,非常可惜的是沒有自動對焦,而且也不支援眼睛追蹤(浅羽不喜歡眼控對焦的稱呼)。然而奇怪的是,在 RAW 保存已經普及的時候,主打拍照的她竟然沒有提供 RAW 選項,只能直出 JPEG。最後還有一個索尼祖傳問題:有時拍攝的照片無法保存,要一直到重新開機才會好,非常影響拍照的速度和整體體驗。
還有嗎?——可能應該說:保護殼的選擇有點少、沒有無線充電、NFC 可玩性低……其他的可能真的沒有了。優點很多,但說起來都不那麼優秀;缺點很多,但說起來都不那麼糟糕。這一切都不是因爲 Xperia 1 不夠好;恰恰相反,她才是樣樣 80 分的那一個。可是縱使其他「旗艦」平均 70 分,但凡有一項拿到 95 分,就足以使 Xperia 1 沒有那麼引人注目。
不過這一切都沒有因爲她的離開而結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