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精神病自覺有性別焦慮的小夥伴邀請,浅羽也參觀了北京的一大跨性別集散地。
據稱是爲了解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的小夥伴掛的號條是邸晓兰醫師的兩性心理門診專家號,似乎她還是性心理門診主任;官網對她的介紹是:
专业特长: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性心理障碍、酒依赖及各种精神障碍,心理咨询
回龍觀醫院雖然靠近回龍觀地鐵站,但位置已經堪稱偏遠,人口稀少、空氣清冷。不過得益於歷史不太悠久,醫院的建築不算太高大但整體很新,結構也比較現代,比起花園路小破樓好了太多。醫院接入的是京醫通系統,小夥伴是第一次接觸這一套,並沒有辦好的京醫通卡片;加上京醫通的自助機系統是一貫地支援 WeChat Pay 卻不能支付寶、支援銀行卡但僅限記賬卡,所以全程是在窗口辦理的。人工窗口只有三個(其中一個需要先進入就診區),如果遇上奇怪問題(舉例說,改了名找不到以前的病歷、想在窗口掛號但是已經沒有號源了,等等)的話速度確實會比較慢,好在工作人員還算專業,業務性流程辦理很快,主要是溝通需要時間。比較意外的是如果身份證地址在學校宿舍(戶口簽到了學校),工作人員會額外確認一下是否是學生,也許和北京市的學生公費醫療政策有些許關係。
預約取號之後,直接在對應的候診區等候,不需要分診。門診診室基本都在二樓,上了樓之後中間會有天井的結構,可以透過落地玻璃看到一樓大堂,這就體現出比較現代的建築結構了。可惜的是分診叫號並不和建築結構一樣現代,雖然號條上給了一個候診編號,但叫號時依然使用只隱去了一個字的姓名,並且廣播裏還是會大聲地宣佈全名:
請 12 號患者 櫻**羽 到 專家診室 7 就診
進到診室走廊後,環境變得狹窄昏暗,加上人更多,突然就有了莫名的壓抑感。診室比起北醫六院略大一些,但還是比較小,裝修也比較陳舊,四周都是素白牆,加上桌子等都是白茫茫一片。與北醫六院類似的是,這邊也有機率抽中帶實習醫師的醫師;浅羽的小夥伴就是幸運兒之一。實習醫師主要負責觀察記錄,並不參與問診,不過這一次見到實習醫師與導師之間的交流較多,主要是在指導如何記錄病歷。因爲小夥伴不是很介意,所以不太清楚是否可以要求迴避。
問診過程比較常規,因爲浅羽伴診,所以先詢問了「是什麼關係」「是什麼樣的朋友」;其他的就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什麼表現」「性愛取向」「男女朋友經歷」,不同的是沒有詢問「性幻想裏對自己的性別認知」、增加了「是否向家人出櫃」的詢問,並且醫師相當關心後者,甚至還勸導「應該還是要和家人說的,要不然自己偷偷做了手術變成女孩子回去了,家裡然該多崩潰啊!」一類的。
關於開具易性症診斷,回龍觀醫院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規矩。醫師說明,「我們也沒有辦法確定你到底是不是」,「只能做一些常規的心理測查來幫助判斷」,但「最後還是以你自己爲主」,「如果有人篤定了自己就是,有下一步的計劃,我們觀察一年再幫助開診斷做治療」。醫師又簡單的補充了幾條幫助自我判斷的方法,就是「如果做了相關的一些措施,狀態有好轉,能穩定一些」,那麼還是考慮有這方面的趨勢。整個過程中醫師說話和善,但總覺得在刻意討好或者順從患者,反而令人有些生疑害怕。
最後就是開具了 1mol 的測查項目,儘管已經沒有開具生理指標項目,但仍然花掉了 CNY 996.00。大部分測查都是常規的量表和自知力查驗,不過量表有三項沒有見過(做過),分別是:
- 防禦機制問卷(DSQ)
-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
- 人格診斷問卷(PDQ-4+)
儀器測查則是有一項腦電超慢漲落分析,名字不但新奇而且準確,做一次需要超過二十分鐘,加上前後的準備滿打滿算半小時能做一位。由於趕上午休,幾乎所有的查驗都需要先等候,但即使如此小夥伴在兩點前也完成了其他所有項目,只剩下腦電超慢漲落分析需要等到三點,並且還推遲了約半小時。最神祕的是幾乎所有指標都超過參考值數十數百倍,一度以爲是大腦升級綜合徵,醫師卻表示「幾乎沒有人在參考值範圍內」「自己和自己對比對比就可以了」,這樣顯得參考值一點都沒有參考意義。浅羽的想法是與醫師協商,不要做超慢分析;確實超慢不說,並且它不是常規精神科醫院會開局的檢查。感覺很有可能沒有實際應用目的,而更像是爲了(未經通知的前提下令受試者自費)採集研究資料。
拿完結果後,已經有不少醫師都下班了,好在小夥伴預約的醫師可能因爲患者比較多還沒有離開。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既然願意去醫院看一看,基本上也都沒什麼問題,只是走一個形式流程而已,順帶可能處理一下其他的精神方面問題。不過北京回龍觀醫院不知是否因爲資訊系統不完善的緣故,病歷檔案依然是紙質化保存,其中部分內容爲手寫,並且原件需要放在檔案袋中在醫院保管,就診後只能拿走複印件。這個做法不但聽起來非常精神病院傳統,並且也造成了一些實際的麻煩,因爲分診台在 15:30 後就不受理病歷複印了,只能改日再來。然而因爲檢查緩慢,做完所有檢查已經超過 16:00,而醫師只能打印病歷,卻不能或者不願多打印一份供患者留存,本身醫院的流程和制度設計就存在問題。

總體來說,北京回龍觀醫院目前對於跨性別相關診斷的政策是:
- 兩性心理門診(幾乎)每天都有可預約號源
- 從首次就診開始需要一年觀察期
- 一年獲得四次診斷四次即可開具證明
- 北醫三院承認回龍觀醫院所開具的診斷(病歷)及證明
如果比更著名(?)的北醫六院相比,那麼雖然開具證明所需要的就診次數較多,但週期更短;並且醫師的號源也更加充足,掛號時選擇兩性心理門診後只區分副主任醫師(CNY 60)和知名專家(CNY 100),相比北醫六院動輒就需要預約特需門診來說掛號費用也相對較低。當然檢查費用是逃不了的。不過地處偏僻,雖然距離地鐵站不久,但醫院附近除了寸草什麼都不生,如果沒有自備餐食的話最好先在地鐵站附近的購物中心做一些預備工作。
末了,專家醫師在跟小夥伴交代檢查和測查的事項,實習醫師說:
「你的頭髮真好看。我就沒辦法留這麼長。」
「你的頭髮留了幾年了?」
「三年。」
似乎每次浅羽去精神科,但凡遇到實習醫師,都會被誇讚頭髮好看呢。
發佈留言